明朝。
奉天殿里的早已是寂靜一片,朱權甚至背過身去抹了一把眼淚,朱標朱棣各個無言,朱元璋赤紅著雙目死死握緊掌心,聲音像從齒縫里漏出來,又很快銷匿
“這群混蛋”
他想罵,罵子孫昏聵,罵權奸誤國,罵官紳士人國難當頭私欲傾軋,葬送大明壯麗江山。可是罵了又有什么用呢
他們隔著數代君主,而該罵的該怨的,當時后世的人怕是都替他罵盡了、怨盡了,剩下的便是濃重的輿圖換稿、國破家亡的悲哀,和著這些戲文詞句一道浩蕩而來,直直地戳到他的心上。
如此痛切
朱元璋嘴唇顫抖,深吸一口氣,倒是念起了先前桃花扇的題旨“知三百年之基業,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你們說,咱大明的基業是敗在那里”
這聲問語氣平平,可眾人都知道朱元璋的性子,哪里敢說話但君王有問,不說話又不得行,眼見著自家父皇的臉色有轉沉的趨勢,朱棣咬咬牙
,謹慎道
“似戲文中所說,權奸誤國,君王只知逸樂,君不君臣不臣,外又有強敵環伺,大明時局,危如累卵。”
說到最后朱棣的聲音也添了沉重,看別人的戲是落得開心,一朝自己成了戲中人,才知道那種驚怒與悲憤。朱棣毫不懷疑如果自己能出現在后世,他就把這群君不君臣不臣的玩意兒全砍了。
禍國殃民
朱標神情凝重地接過話頭“閹宦勢大,朝中必有失節之人趨炎附勢,朋聚其后形成奸黨,阮大鋮不為閹宦,即為朝官敗類;閹黨得勢,更有清流士人不恥,久之又成一派,朝堂之上便是勢同水火,如此則成黨爭之勢。”
朱標學的向來是帝王策,對前代國史如數家珍,此時迅速便提煉出了關鍵。
他說得再明白不過,朱權咋咋舌,語氣頓時弱了幾分“宦官、黨爭,這豈不是步了唐朝的后塵”
“哼”朱元璋冷笑“豈止是唐黨錮之禍東漢沒教訓嗎宋朝沒有黨爭嗎蒙元入侵的災禍不就在前朝嗎以史為鑒都鑒到狗肚子里去了”
他冷臉越罵越氣,罵到最后眼光如刀子似的往朱棣身上飛,后者被看得莫名父皇您看我做什么
似是看穿了他心中所想,朱元璋把眼睛一瞪,對著毫無所覺的兒子臉更黑了“你還委屈上了,看看你的好兒孫都做了什么混賬事兒”
朱棣
“父皇,兒臣可也是您的兒子。”
言下之意是一比寫不出兩個朱字,您可別把自個兒罵進去了。
朱元璋見狀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還敢頂嘴朕教你重用宦官了”
“兒臣也沒任用宦官啊”朱棣分辨道。
“那你說放權宦官的口子是誰開的你前些日子還向朕舉薦三保”
這就有點不講道理了。
朱棣沒忍住在心里翻了個白眼,三保出海好像還是您首肯的吧
朱棣深深地覺得自家父皇是被氣糊涂了,他怎么可能給宦官放權
兩人大眼瞪小眼,儼然就是要論辯的架勢,朱標見狀忙上前一步,不著痕跡地將二人的視線隔開,轉移話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