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那場異族亂臣賊子引發的浩劫到來之前,大唐帝國原本是有機會避開的。因為,李隆基也曾遇到一位屬于他的少年霍去病王忠嗣。
這位被后世軍事發燒友稱為盛唐軍神的大唐霍去病,他十八歲時,就帶幾百騎兵突襲吐蕃,斬敵俘獲數余人從此,開啟屢戰屢勝的顯赫軍事生涯,多次擊敗吐蕃來犯、徹底消滅死灰復燃的突厥勢力、把契丹和奚族聯軍打得全軍覆沒,重振唐軍一蹶不振的士氣而后來的盛唐名將,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在他手上提拔起來的。1
畫面中,烈烈白日掩映著黃沙中的號角聲,沖鋒陷陣的少年將軍只身跨馬,眼神堅毅,一躍取敵將首級的瀟灑身姿,看得劉徹眼熱不已,他激動地發下一條彈幕,
漢武帝劉徹贊我的去病果真也會如此厲害么好期待大漢有衛青和去病,天下無憂矣
景桓侯霍去病陛下請放心去病每日都在認真跟師父習武練箭術,我來日一定會為大漢打敗匈奴人的
漢武帝劉徹好好去病在宮中別拘束缺什么想吃什么盡管提
漢景帝劉世民對,別虧待為我大漢建功立業的好孩子還有,劉小豬,按你那尿性,你爹我很擔心,你老了又要發豬瘟趕緊給衛青霍去病發幾張丹書鐵券,一張能免三回死罪那種
漢高祖劉邦劉徹,你這回再敢殺妻殺子殺忠臣,老子一定要爬出棺材來教你做人
漢文帝劉恒徹兒,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要多跟世民學學
漢武帝劉徹哦,好的,我都記下了
王忠嗣原名叫王訓,在他九歲時,父親王海賓在大唐和吐蕃的一場戰役中為國捐軀,當時,李隆基特意把這位忠良之后接回宮中撫養,親自為他改名忠嗣,并時時以霍去病的英勇事跡來勉勵他可惜,聽著英雄的故事、抱著滿腔報國熱情的王忠嗣長大后,他那位英明的天子養父,卻漸漸地消失不見了
天寶四年,兼任朔方、河東、河西、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威震四方,邊境安寧,但是,此時愈發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命他撥軍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打仗雖然厲害,但他很珍惜將士的性命。
他認為軍士經過多年奮戰,早已人疲馬憊,而對方又以舉國之兵堅守石堡城,就算僥幸攻下來,大
唐也要損失數萬將士的性命,不如先休兵秣馬,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出擊
李隆基雖然沒再說什么,但暗地里大為不悅,這讓如今在朝堂一手遮天的李林甫逮住機會,對王忠嗣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他指使人上奏,彈劾王忠嗣畏戰不聽軍令、只愿意侍奉太子的讒言。李隆基大怒之下,召王忠嗣進京三司會審,三司官員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并稱其按律當斬。
此時,頗得李隆基看重的哥舒翰,只身奔赴京城為王忠嗣伸冤,李隆基拒絕了他的求情,執意要殺王忠嗣,哥舒翰長跪不起,懇求皇帝收回自己的官爵來抵王忠嗣一命
最后,李隆基不知是想起與王忠嗣多年的情分,還是擔心軍中將領不服會引發騷亂,終是饒了王忠嗣一命,剝去他一切軍中職務,貶為漢東郡太守開元八年,這位所向披靡一生忠良的將軍,突然暴斃于任上。
后來,李隆基命哥舒翰攻打石堡城,結果跟王忠嗣判斷的一樣,城是攻下了,但唐軍損失數萬
人,當然,李隆基是不會在意那些將士性命的至此,安祿山面前最大的攔路虎,就這么被李隆基給親手清理了,六年后,安史之亂爆發后人有一句話叫王忠嗣不死,安祿山不反
李世民倏地起身狠狠一掌劈在桌上,混賬東西他是不上戰場,不知良將有多難得如此一位堪比李靖的忠良將才,就被他生生毀了身為將軍,不能戰死沙場,卻死于自家君主手上,悲乎哀乎
尉遲恭和程咬金氣得目眥欲裂,李靖捏緊了骨節泛白的拳頭,物傷其類,秋鳴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