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太短,始皇帝就算實行了一系列法律,被徹底實施的也不多,主要是官府登記制度被傳承了下來。
漢朝時期,貞操觀念再次有了變化。
我開始說過,漢景帝的陵墓中還有女騎兵俑,說明漢初時候女子地位相對較高。但是從劉邦娶呂雉就可以知道,在婚姻上,女子依然是不得不從父命。
呂雉想起往事,冷冷瞥了劉邦一眼。
當年呂公在宴席上見到劉邦,認定對方是人才,將來必有出頭之日,沒有和妻子商量就擅自做主把呂雉許配給大許多歲、還和寡婦有私生子的劉邦。
呂雉的母親完全不同意這門婚事,但是除了挨罵沒有任何改變,呂雉還是不得不嫁給一個都可以當爹的男人,還得一進門就喜當娘。
劉邦嬉皮笑臉撓了撓臉皮,完全不在意。婚事不都這樣,父母做主,呂公滿意他不就行了
而且,從對“夫妻”的詮釋和稱謂也能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現實。先秦時期,“夫婦”和“夫妻”的涵義尚有分歧,到漢朝時期已經趨于統一。
“婦”意味著屈服順從,“夫”意味著扶持。“妻”還被解釋成諧音“齊”,這并不是說在地位上與丈夫平等,而是說要“貞齊與夫”。
在社會上,丈夫對妻子姓氏的稱呼也反映了狀況。
漢朝時期,妻子被稱為“某妻”,比如劉邦的妻子呂雉在外被人稱呼就是“劉邦妻者”。
從漢朝往后,這種稱呼都被流傳了下來,唐宋流行開,明清徹底延用。
女子開始失去自己的名字,連氏族的姓氏也失去,對已婚女子的稱謂都帶上了這種帶有歧視色彩的名字。
在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動中,按次序排列是男子在前女子災后,而“子婦”只能與“曾孫”并列,處于與晚輩男子平行的位置。在小農、小手工業者等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也低于丈夫。但是由于妻子在生產中也承擔重要作用,夫妻之間比地主、官僚和商賈家庭相對平等一些。
辛辛苦苦在家勞累的漢代女子抬起頭,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聽到天幕這話,看向了家中祠堂的方向。
她看著祠堂那邊煙火繚繞,心中有許多不甘。
明明家里的男人沒有任何本事,家中沒有田地也不愿意去參軍打拼,大字不識幾個依然喜歡吹牛教訓她和孩子們,仿佛只有他說得才是大道理。
她跟家里的老人、孩子們每日早出晚歸,因為沒有田,又要紡織,又要接洗衣縫補的活計,一邊交繁重的稅一邊做活計勉強維生,但是丈夫明明整日游手好閑,卻只因為是男人,就被宗族接濟,允許進入祠堂供奉。
那個愚蠢懶惰只會說大話的男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資格
漢代社會,正是我國古代婦女地位從寬到嚴、由高到低的轉折時期。
從漢初的男女地位相對平等到后期男尊女卑的形成,婦女低下地位的形成呈現出一種由高漸低的動態變化過程。
漢初時期,因為青壯男子死于戰場,勞動力減少,婦女也需要投入社會勞動中。因此漢初時期,筑城郭、興水利都有女性服役,比如漢惠帝時期,兩次征發長安城六百里內男女修筑長安城。
漢初時期,長安城下。
原本辛苦的女性們艱難地抬起頭看向天幕,眼里有了一絲明悟。原來,她們現在服役如此辛苦能讓自己地位更高一點,似乎也不是什么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