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信以大秦工匠寫實的風格來學習,從頭學起一定可以的
曾經天幕出現后,各種新法新政策的頒布讓李斯只覺得自己一個人忙很要命,現在看著大家一起忙,對比之下,李斯覺得自己心情好多了。
果然是對比產生美。
同為千古一帝,還都是喜歡浩大工程的帝王,這樣的名人走廊和無處不在的雕像同樣打動了劉徹的心“大漢也必須有”
“畫像容易破,讓繡娘試著刺繡。”
繡娘陛下你知道刺繡要多長時間嗎
但是,大漢有絲帛畫,沒有紙張畫,可以嘗試。
大明朱元璋“哼,大明也弄起來,還要弄彩色的,印刷成冊傳揚天下。”
之前有人問我,為什么沒有說袁隆平袁老
咕咕當然不會忽略這一位農業史上的偉人,只是我決定了在特殊的環境下說。
這個環境,就是這里。
一代代的農學人,是一顆顆農耕文明史上的明星。
墻壁上是歷代學農的歷史先賢,走廊里是正在學習的農學新人。
他們仰望這先賢的功績,學習著先賢的科研精神,走出屬于自己的農學之道。
當美國選擇用一粒種子來毀滅一個國家的農業基礎,用一粒種子來謀取暴利征服世界時,華夏選擇用一粒種子來造福全人類。
這一粒種子就是,水稻。
“人生就是一粒種子,我們要做那個最好的,要做那個拔尖兒的。”
墻壁上掛著袁隆平的名人名言,還有他的生平介紹。
荊咕早有準備,開始緩緩用一行實際數據來介紹袁老的功績
袁隆平不但自己做了那一粒種子,還將這一粒種子,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希望。
袁老不斷地攻克技術難關,不斷地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然后自己打破自己的紀錄。
2000年第一期大面積示范畝達到700公斤,比當時現有的高產雜交稻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
2006年,袁隆平提出“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即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力爭用三畝地產出現有四畝地的糧食。到2012年,“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實施面積為8822萬畝,增產
稻谷達962億公斤。截至2012年,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
2011年,超級雜交稻百畝示范田達到畝產9266公斤;
2013年,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示范田實現百畝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創世界紀錄;
2016年,在興寧,經過專家組實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8321公斤,加上本次實割產量,實現雙季超級稻年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8年,位于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有機覆膜直播試驗示范田進行測產驗收,測得畝產10653公斤,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這么多這么多”
全是幾百幾千公斤,砸的哪怕是被夸過“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也眼紅,哪怕是世界經濟中心的趙禎也羨慕。
此時此刻,天幕下的所有帝王只剩下一個心思如此大才,為何不生在我朝
我們古話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袁老不僅僅讓華夏的13億人口脫離了糧食不足的危機,也兼濟天下,實實在在地造福了全人類。
從高產量雜交水稻培育出來開始,袁隆平研發出高產雜交水稻后,對于水稻技術并沒有藏私,一直以熱情開放的態度與國內外的學者合作,數次在國家的允許下參加國外的科研學術會議,做出學術論文演講與答辯,回答其他國家科研人員對于雜交水稻的疑問。
從屢次有邊境摩擦、有著領土爭議的亞洲周邊國家,到遙遠的在大洋之外面臨國內通貨膨脹糧食饑荒各種壓力的美洲國家非洲國家。
從一直對華夏技術有依賴性和野心的日本,到曾經一度放出“糧食陰謀論”說華夏巨大的人口會因為糧食不足給全世界帶來壓力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