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一次次參與科研會議,也參與水稻研究所的合作研究,還在試驗田對美國的雜交水稻進行技術指導。
聯合國糧農組織委托袁隆平去指導印度,傳授雜交水稻技術,盡管中印一直有邊界摩擦,袁隆平依然沒有藏私,三次去印度做雜交水稻的學術報告、指導雜交水稻技術。
亞洲的周邊國家,日本、印度、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過,都受到過袁老在雜交水稻技術上的指導。
歐洲的意大利,北美洲的美國,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烏拉圭,等等等等,都種下了袁老的雜交水稻。
2018年5月,袁老開始研究海水稻,推出了“中華拓荒人計劃”。
“土地不足,那就海里種植,海里既然能長植物,怎么就不能種植水稻了”
2018年7月,袁老的海水稻團隊與阿聯酋達成合作協議,在迪拜開展海水稻的實驗和產業化推廣計劃,預計海水稻人造綠洲到2020年將覆蓋迪拜10以上的國土面積。
在造福了有陸地有水田環境的國家后,袁老的海水稻為臨海的沙漠國家也帶去了糧食豐收的喜
悅。
2019年5月,袁隆平院士團隊與趙春江院士團隊聯合,開始在鹽堿地改造與智慧農業相結合領域開展研究。
而全世界的鹽堿地,又何止是華夏才有,當在鹽堿地也可以種植的水稻研究出來后,同樣為全世界生活在鹽堿地區域的農民帶去了生存的希望
袁隆平因為他的接觸貢獻,拿遍了國內外的大小獎項,先后獲得了“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
世界權威學術機構、擁有20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高票聘請袁隆平為外籍院士。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先生宣布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鹽堿地可以種,沙漠也可以種,原來只要有地方哪里都可以種水稻,還都可以豐收”秦朝時期,民間別說百姓,六國的貴族同樣羨慕。
“要是我們也有這位袁老該多好”
要是有了如此高產量的糧食,他們的軍隊和士兵豈不是能吃得兵強馬壯,打起大秦銳士輕輕松松
農人則是要求謙卑許多“我們也有農學院就好了,出不了袁老,其他一般的農學生也好啊。”
其他人搖頭“沒有一般的,這里面哪一位不比我們現在強很多”
最后齊齊搖頭“是啊,我們怎么沒有農學院啊”
在咸陽宮,他們的統治者仿佛聽到了他們的呼聲。
“農學農學”嬴政重重揮拳,“咸陽學宮,一定要立農科。”
農學首領激動到差點哭出聲來。
農學果然要大興了,咸陽學宮既然會立下農科,未來的農家弟子滿天下的景象,還遠嗎
“六千萬大漢現在總共都沒六千萬人”
劉徹激動之余,想起了自己正在加女科的太學,女科都加了,農科怎么不能加。
他看向現成的農學先生,含笑問道“趙過,你可愿意去太學講學”
趙過恭敬地拱手俯拜“臣愿意。”
“這農業原來是需要多多交流的,你說我們是不是也需要跟其他地方交流一下”
貞觀年間,天下太平,而且對百姓的行走沒有后世管的那么嚴格,農民商戶行走都不算難。
長安城中,從隋朝開始就多了許多外國行商,有腦子活躍的長安百姓目光看向了卷發棕眼的外邦人“不知道外來的番邦商人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技術。”
有人不服“我們華夏才是農耕大國。”
長安人解釋“天幕也說了,后世的很多糧食都是外來品種,外來種子不得用外來種植方法”
一群人齊齊對視一眼,壞笑起來。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