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清,開始嚴格貫徹以茶治邊政策。
趙匡胤瞧著自己面前的茶水,又看看特意留下的茶餅,想把茶葉看出一朵花來。
這小小的茶葉,快被后世的皇帝玩出花來了,還有這么多用途
難怪趙光義的后代有錢賠款,茶葉看來也賺了不少。
明朝初期,朱元璋雖然改團為散,流向民間,但是上層其實依然有團茶,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的兒子身上看出來。
明初時期的藩王還沒后期那樣離譜,除了后來的永樂大帝朱棣,與朱棣同胞的弟弟朱橚著作救荒本草,還有寧王朱權著作了茶譜
朱元璋眼前一亮嗯,他的兒子們還有這本事
又是救荒本草,又是茶譜,聽起來評價還很高
朱棣興奮永樂大帝哈,我,永樂大帝
朱橚興奮我的救荒本草傳到了后世,我都寫了啥
朱權剛剛高興,茶譜傳世,我也算大文豪了,結果接下來的話就讓他傻眼了。
雖然,朱權為了自保不得已而為之。
天幕開始放出朱權的紀錄片,給洪武年間的朱權演示,他后來的人生有多么身不由己。
倒霉鬼朱權,先是因為朵顏三衛勢力強大,被朱棣逼著參加靖難之役。
靖難成功后,朱棣就開始忌憚他的能力,沒收了他的軍馬和朵顏三衛,把他的封地改到南昌。而且明確規定,朱權到南昌后待遇一切從簡,連王府都不必單獨修建。
為了讓朱棣放心,朱權晚年開始醉心“茶事”,在家研究茶道,而且研究的還是宋朝的點茶戲。
這本書,分為品茶、收茶、點茶、熏香茶法、茶爐、茶灶、茶磨、茶羅、茶架、茶匙、茶筅、茶甌、茶瓶、煎湯法、品水共十六個部分。
書中的每個環節,都寫得十分清晰明了,很明顯朱權對茶事不是附庸風雅,是十分專注深入的了解過。
雖然朱權早年身不由己比較倒霉,但是晚年專心茶道后,茶事反哺朱權,讓他修身養性,晚年得以以70歲高齡善終,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兒子里死的最晚的,熬死了所有兄弟,笑到了最后。
朱權不是最長壽的。
朱元璋活了71歲,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朱桂活了72歲,都比他更長那么一兩歲。
但作為第1
7子,
還是活了70歲的17子,
朱權是死的最晚的,死的時候大明第9任皇帝朱見深都已經1歲了。
朱權最終送走了朱棣、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笑著活到了最后。
永樂年間,被軟禁還被監視的朱權在南昌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本王原來如此長壽”
70歲高齡,值了
笑著看著朱棣和朱棣的兒子、孫子先他而死,也值了
還有茶譜一書傳世,更是值了
寧王妃踢了他一腳“再笑,明天錦衣衛就送你先上路。”
朱權立刻憋屈的捂住自己嘴巴,但是身軀依然顫抖著,這種快樂不讓發泄,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