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0日,國家發布通知恢復大專院校統一考試。這個新規定廢除了運動中實行的“推薦入學制度”,恢復擇優錄取。這個消息猶如久旱大地的一聲春雷,震動了整個華夏大地。對還在農村的上千萬知識青年和城市中的其他應試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入學考試,而且是人生轉折的一次拼搏契機。
1978年5月,北平電影學院正式恢復招生,在全國設了北平、魔都、長安三個考區。考試內容分為初試、復試,以及文化課考試,擇優錄取。
等了11年的許望秋說服家人,登上前往長安的火車,在火車上他遇到了吳知柳。吳知柳是嘉州人,在蓉城參加完中戲的考試后,前往長安參加北電的考試。
1978年國內沒有實行身份證制度,機關和企業的干部職工到外地出差,必須持有介紹信才能在旅店或招待所住宿。許望秋父母的單位給他開了介紹信,但他在車上弄丟了。吳知柳沒帶介紹信和工作證,就帶了個準考證。因此,他們只能睡浴室,一晚上兩毛錢。
從浴池出來,許望秋和吳知柳在路邊的國營小吃店各自買了個蔥油燒餅,邊走邊吃。1978年,物價便宜得驚人,一個蔥油燒餅只要8分錢和一兩糧票。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不便宜,畢竟許望秋老媽一個月工資36塊,老爸工資也才42塊。
考場距離許望秋他們住的浴池不遠,很快便到了。1978年的北電考場不像四十年后那么擁擠,沒有黑壓壓的人群,也沒有臉上燃著焦急火焰的家長。北平電影學院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有考生不知道這所學校是做什么的。進入考場后,許望秋聽到有個學生問旁邊的人,這個學校讀出來是專門放電影的吧?
對考場里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大學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不管是什么大學,只要能進大學校門,只要能離開農村,就改變了命運。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能不能上大學決定著未來穿草鞋,還是穿皮鞋。
報考的學生中有不少電影廠子弟,包括秀影廠、西影廠,以及其他一些電影廠。這些人從小在電影廠長大,接觸過電影,知道不少電影名詞。在候場區,幾個考生大談電影理論,張口長鏡頭、閉口蒙太奇,說要考這些東西。
那議論聲像鞭子抽在吳知柳的心尖,抽得他那有些敏感的心刺刺地疼。這些東西,他不要說接觸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心里琢磨著,也許不該來考北電的,自己對電影真都是一竅不通,一會兒老師問起,自己什么都說不出來,該怎么面對他們啊?
許望秋見到吳知柳臉上浮一層土灰色,知道他擔心什么。當初他考北電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嘴里全是專業術語的人,唬得其他考生一愣一愣的。這種人好像很牛逼,實際上就是瞎咋呼。他拍了拍吳知柳的肩膀,安慰道:“別聽那些人胡說八道,北電入學考試根本不會考這些。你想啊,要是你都懂什么叫蒙太奇、什么是長鏡頭了,那還進學校干什么?這些進學校之后老師會教的,考試根本不會考!”
許望秋聲音不大,但周圍考生都聽到了,若有所思的點頭。那個幾個把蒙太奇掛在嘴里的考生自然不服:“你說不考蒙太奇、不考長鏡頭,那考什么?”
其他考生側耳傾聽,想知道許望秋是不是真能說出點什么有用信息來。
許望秋看了問話人一眼,輕笑道:“就考高中知識,以及基本的文藝常識,主要看有沒有天賦,有沒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