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兩周里,許望秋帶著吳知柳他們修改劇本,不斷對劇中人物的性格、影片所應蘊含的內容、演員的表演、背景的設置等進行討論;還專門向張克他們幾個從魔都過來的老革命進行請教,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魔都的地下黨,也認識特科的人,有他們的指導讓故事的細節變得真實。許望秋他們改劇本改了兩周,整個故事總算是讓人滿意了。
吳知柳和張一謀他們通過參與《鋤奸》的劇本創作,對類型片結構,對類型片劇本創作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當然也僅僅是有了認識,距離創作優秀的類型片劇本還差得很遠。
許望秋不只讓張一謀他們參與劇本的創作,還向他們傳授基本知識,每天中午會抽空給他們補課,給他們作拉片分析,不光講視聽語言,還把做導演感受和經驗教給他們。在許望秋的指導下,張一謀他們就像干海綿似的,瘋狂吸收著類型片知識。
在星期天的時候,北大學生會過來跟許望秋他們聚會。眾人坐在荷花池邊聊文學,聊藝術,慢慢成為一個沙龍,就是后來有名的“荷花讀書會”。許望秋他們的“荷花讀書會”不是正式組織,也沒成為什么協會,就是一群人坐在荷花池邊聊文學藝術,一起侃大山。
其實北平類似的沙龍有不少,電影、繪畫、詩歌都有很多這樣的圈子,比如陳凱哥就經常參加北影廠池小寧搞的星期五沙龍。這個時代沒有電影、沒有網絡,年輕人除了讀書,沒有什么其他的娛樂活動。空閑的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讀書討論,交換作品。
北電78級學生按照家庭背景,分成三個階層。第一階層:**。他們享受著社會特權,得到許多常人沒有的機會和可能性。比如胡梅父親是總政文工團團長。第二階層:藝術世家子弟。他們有知識優勢和電影界廣泛的社會關系,藝術前途平坦順利。像田狀狀父親田方,趙禁父親趙單都是電影界大名鼎鼎的前輩。第三階層是平民子弟。他們二者皆無,只有刻苦用功,加倍努力,才有希望將來藝術上出人頭地,有所成就,張一謀他們就是如此。
藝術世家子弟總覺得平民子弟是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而平民子弟則世家子弟是一群靠父母余蔭的矯情逼。在上一世,平民子弟大多跟馮小剛類似,雖然被人看不起,但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跟著世家子弟混。不過這一世因為有許望秋,北電學生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圈子。
平民子弟以許望秋為核心,聚集了吳知柳、張一謀等人。許望秋知道要改變中國電影在90年代的艱難處境,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些日子,他一直在努力通過自己言行,引導大家的思維,讓大家明白商業電影也可以很藝術,商業電影大師的藝術成就不比藝術片導演低。
世家子弟的圈子以田狀狀、陳凱哥為核心,田狀狀父親田方、母親于藍都是老延安,在圈內影響非常大,人脈極廣;而陳凱哥父親是北影廠導演,影響很大,號稱北影地下廠長。他們兩個都是北影廠的,從小在片場長大,對電影的拍攝制作非常清楚,知道電影不是一個人能夠拍好的,都在暗中物色人才,希望畢業后能夠帶著自己的班底拍電影。
其實這個兩個圈子并不是絕對的,像夏剛和謝小晶是世家子弟,但由于跟許望秋他們一個寢室,平常跟著許望秋蹭吃蹭喝,也屬于許望秋他們這個圈子。李少虹和胡玫因為偷菜的緣故,也跟許望秋他們走得比較近。田狀狀和陳凱哥他們雖然看不上平民子弟,但畢竟是同學,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之間沒有爆發激烈的沖突,只是彼此暗中較勁。
許望秋他們推崇好萊塢,推崇商業電影,目標是商業與藝術并重,既要征服觀眾,也要征服評論界家,像希區柯克、黑澤明那樣雅俗共賞。田狀狀他們故意對著干,宣稱商業片都是垃圾,甚至通過查閱資料,找到了一些抨擊好萊塢電影的話:“美國電影是由那些半受教育的人為那些半智力的笨蛋寫的!”、“好萊塢,一個文化的尸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