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戰爭場面很大,如果說《鋤奸》的戰斗場面是一個班的話,那《獵鷹》就是一個師的水平。就場面而言,肯定比不過動不動調幾萬部隊協助拍攝的蘇聯電影,但吊打好萊塢應該是沒問題的。
《獵鷹》有兩場特別重要的戰爭戲,電影開場我軍進攻敵人時遭到敵人重炮襲擊,傷亡慘重;以及電影最后燕雙鷹指引我軍炮火,炮擊敵軍炮兵陣地,萬炮齊鳴。這兩場戲場面極大,炸點不是幾個、幾十個,而是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這么大的場面,這么多的炸點,如果沒有一個出色的煙火師來把控,那絕對會出問題的。
在許望秋心中《獵鷹》煙火師的人選只有一個,八一廠于澤。
許望秋跟于澤合作過,彼此非常熟悉。在八一廠找到于澤后,他沒有賣關子,直接道:“老于,這次我們準備搞一把大的,場面非常大,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煙火師帶隊。別人的人我信不過,你就是我唯一的人選。”
于澤在拍《鋤奸》的過程中,跟許望秋合作得非常愉快。作為特效師跟導演合作,最怕的就是那種什么都不懂的導演,瞎幾吧指揮,瞎幾吧下命令。后世國產電影特效被吐槽的原因很多,除了特效水平確實比不上人家外,導演不懂特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許望秋無疑是懂煙火的,對煙火相當了解,知道怎么拍才能拍出最佳效果。氣爆技術國內在七十年代初就開發出來,但在國內應用不多,拍出來的效果跟火藥差別不大。許望秋用氣爆技術卻怕出了令人震驚的效果,讓無數人驚呼原來戰爭片可以這么拍。
于澤跟許望秋開起來玩笑:“是嘛,場面有多大?”
許望秋嘿嘿笑了聲:“我們這部戲的煙火和特效費是200萬,如果不夠,還可以再加!”
于澤被許望秋報出的數字嚇到了,1974年重拍《南征北戰》,場面那么大,投資也才140多萬,這部戲煙火和特效就200萬,這得多大的場面啊,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200萬,如果不夠還可以再加,我沒聽錯吧?你們這部電影投資多少啊?”
許望秋輕笑道:“你沒聽錯。我們這部戲投資300萬,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加到500萬;如果還是不夠,我可以向上面反應,要求增加預算。而且總參和總裝備部批文已經下文,調1個步兵師、1個坦克團和2個榴彈炮團協助我們拍攝。我說場面大,絕對不是吹牛。你不感興嗎?我聽說你們廠有個叫尹星蕓的煙火師不錯,要是你不感興趣,那我就去找他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搞大場面的煙火師不是好煙火師。于澤聽到許望秋要找別人,馬上叫道:“感興趣!感興趣!尹星蕓那小屁孩的技術能跟我比嗎?他做煙火師才幾年啊?你這部戲的煙火就交給我了。我的技術你還不放心嗎?”
許望秋哈哈笑道:“當然放心。那這件事就定了。對了,你認識北影廠的張爾贊吧?”
“認識,我們一起拍過《南征北戰》,我是煙火師,他是電影的特技攝影。”于澤只要許望秋找張爾贊做什么了,怎么,你想請他做特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