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次拍直升機墜落翻滾的鏡頭,劇組工作人員已經輕車熟路,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需要別人提醒。攝影師忙著調試索道攝影系統,燈光師專心致志的布光,煙火組忙著布置炸彈,大家都有條不紊地忙著自己的工作。
在片場中央停著一輛藍色起重機,今天這場戲起重機的作用至關重要。直升機模型從空中落下來,然后向著攝影機滾來,必須通過起重機來實現。
這種鏡頭現在是這樣拍,四十年后也是這么拍。電影《戰狼2》中直升機墜落的鏡頭就是通過起重機拉拽模型飛機實現的,只不過《戰狼2》的時候電腦特效已經非常成熟,拍起來相對容易,不像現在這么復雜。
現場的起重機本來是黃色的,為了后期摳圖方便,被漆成了藍色,連起重機的吊臂和鋼纜也都漆成了藍色,甚至連操作起重機的王師傅都穿上了藍色衣服。起重機是向首鋼借的,他們本來不同意《獵鷹》劇組把起重機漆成藍色,劇組花了好大力氣才說服他們。
許望秋走到王師傅深情前,跟他打了個招呼,笑著道:“王師傅,一會兒就拜托你了!我們這部戲其他鏡頭都拍完了,現在就剩這最后一個鏡頭了。要是這個鏡頭順利通過,我們這部戲就徹底拍完了。”
王師傅五十多歲,在首鋼開起重機十多年,經驗十分豐富。為了拍好這場戲,劇組專門把他從首鋼請過來,讓他操作起重機,實現直升機的墜地與翻滾。王師傅對自己的手藝十分自信:“放心把,這事就交給我了!”
許望秋跟王師傅聊了幾句,轉身走向起重機前面的直升機模型。此時于澤正帶著煙火組往直升機機艙中裝道具人,以及炸藥。
炸直升機模型說起來好像很簡單,把炸藥裝在里面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裝多少炸藥,裝在什么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尤其是許望秋他們這個鏡頭,直升機模型在爆炸之后要向著銀幕滾來,火藥裝得太多,有可能把模型直接炸成碎片,那這個鏡頭就無法完成。按照許望秋的要求,直升機的螺旋槳不能被炸壞,直升機模型向著銀幕滾來的時候螺旋槳必須在旋轉。如果炸藥安裝的位置不對,把螺旋槳炸壞了,那這個鏡頭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許望秋站起直升機模型旁邊看了幾秒鐘,問道:“老于,情況怎么樣?”
于澤信心十足地道:“放心吧,肯定沒問題的。”
許望秋叮囑了兩句,回到索道攝影系統的監視器的后面,跟劉林他們討論拍攝的問題。
從《獵鷹》劇組回到北平,開始在北影廠的攝影棚拍攝后,劉林、吳知柳他們就成為了劇組的編外成員,整天跟劇組呆在一起。
許望秋本來希望北電導演系,以及攝影和美術系的學生都來看看,掌握新技術,了解電影工業的流程,對大家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但除了劉林他們,以及張建亞等少數幾個對商業片有興趣的人外,其他人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們說,我們是搞電影藝術的,才不去學好萊塢商業片那一套,好萊塢電影就是文化垃圾。
不只是北電如此,現在國內的電影圈的風氣都是如此,現在電影圈學習歐洲、學習新浪潮的觀念已經占據絕對優勢。反故事、反戲劇化,已經成為主流。自由鐘惦非、邵牧君等少數電影理論家在強調電影應該重視觀眾,應該向好萊塢學習。許望秋的《鋤奸》絕對是去年最好的國產電影,但在評百花獎的時候,竟然一個獎的都沒有,就是電影界歧視商業片的典型。你電影票房高又怎么樣,受觀眾歡迎又怎么樣,就是不給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