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謀不解地道:“你不是說,歐洲文藝界佐派是主流,甚至很多藝術家是**員,電影節怎么會這么對我們?”
許望秋搖了搖頭道:“我們老祖宗說過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西方人來說,也同樣如此。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設立集中營,將敵對國家的居民,以及在美國出生的敵對國家后裔關進集中營。但實際上只有東瀛后裔被關進了集中營,而數量眾多的德裔和意大利人卻毫發無傷。為什么?因為東瀛人是黃種人,就這么簡單。電影圈也一樣。我們的皮膚跟他們不同,我們的文化跟他們不同,他們不可能真正接納我們的。所以,我們沒必須要削減腦袋去獲取西方的認同,應該好好把自己的文化搞上去。”
三天之后,從巴黎飛往北平的班機穩穩降落在首都機場。許望秋他們從飛機上下來,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勝利的微笑,那神情好像從戰場得勝而歸似乎的。
中國電影代表團到戛納的目的就是賣片,就是為國家賺取外匯,他們真的做到了。
電影出口公司的《獵鷹》賣了373萬美元,而且獲得了米拉麥克斯40%的股份,從此出口公司在北美有了自己的發行渠道。
中影公司的電影也賣了76萬美元。中影公司的影片能賣到76萬,出口公司幫了大忙。由于《獵鷹》銷售火爆,片商們都搶著要。許望秋他們跟片商談判的時候,就要求要買《獵鷹》的版權,就必須買一部中影公司的電影。片商雖然不很爽,但為了拿到《獵鷹》的版權,只能捏造著鼻子認了。
王嵐西對代表團在戛納的表現非常滿意,《獵鷹》在戛納賣了373萬美元,加上東瀛的400萬美元,就是773萬,再加上香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獵鷹》的最終收益肯定會超過一千萬美元。有這個成績,出口公司后面的工作就好推進了。
電影出口公司總經理辦公室里,王嵐西招呼許望秋坐下,并親自給許望秋倒了一杯茶。他看著許望秋笑呵呵地道:“出口公司成立一年多,非議始終就沒有斷過。現在《獵鷹》在海外賣得這么好,就證明搞出口公司是對的,很多以前無法推進的工作就可以推進了。《獵鷹》馬上要在香江上映了,你要帶劇組演員到香江宣傳。等你從香江回來,就全面接手藝術中心,把電影創作這一塊的工作管起來。”
許望秋也希望早日接管藝術中心,點頭道:“沒問題。我這次去香江可能要多呆幾天,我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導演和項目,如果有的話,我爭取他們拉過來。”
王嵐西清楚現在內地能拍優質商業片的導演奇缺,這個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而香江一直以商業片見長,吸引香江商業片導演合作,無疑是最佳解決方案,便道:“你是藝術中心的負責人,這是你的職責范圍,放心大膽的做就是了。”說到這里他突然想起一個人來:“對了,這次你去香江可以找李漢祥,他手里有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