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純彌知道許望秋指導演員有一首,就將劉新交給了他,讓他指導劉新。許望秋不是神仙,面對沒有太多表演經驗的劉新,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慢慢引導。
折騰了將近一個小時,練習了二十多次,佐藤純彌終于滿意了。
隨著“開始”的口令響起,拍攝正式開始。阿明和森川互相揪住,在地上滾動著。松波的弟子們在旁邊興奮的大喊:“揍他!揍他!”
張一謀扛著攝影機,將鏡頭緊緊對著扭打在一起的阿明和森川。在短暫的停頓之后,他扛著攝影機快速向阿明他們快速奔跑過去。
在監視器的后面,許望秋和佐藤純彌清楚的看到攝影機在短暫的停頓后,快速向阿明和森川推了過去,從全景鏡頭推成了特寫鏡頭。張一謀有拍運動鏡頭的經驗,而且他知道許望秋的電影總是有大量的運動鏡頭,因此他在運動鏡頭上是下了苦功夫的。這個鏡頭拍得非常穩定,只有輕微抖動,沒有任何虛焦。
佐藤純彌對這個鏡頭十分滿意,站起來大喊一聲:“停!張先生!這個鏡頭拍得很好!”他轉頭看著許望秋道:“你覺得怎么樣?”
許望秋很是裝逼地道:“只能說一般,以一謀的實力來說,應該可以拍得更好。”
佐藤純彌不知道許望秋在裝逼,信以為真,就對張一謀道:“張先生,再來一條!”
少年阿明在東瀛的戲份只有三場,不過這三場戲戲卻拍了足足三天。
在完成少年阿明的戲份后,劇組著手拍留學生們回國參戰的戲份。
這天早上,劇組來到東京城郊的一條街道。此時整條街道都掛上了太陽旗和旭日旗,以及“祝戰勝”、“祝南京祭”等慶祝攻陷南京的標語。
今天這場戲講松波一家為阿明晉升五段在餐廳聚餐,在這里阿明遇到了幾個中國留學生,他們準備回國參戰。從他們口中,阿明知道了東瀛士兵在南京進行了大規模屠殺。與此同時,在餐廳外東京市民正在提燈游行,歡慶勝利。這場戲象征意外特別強,屋內屋外是兩個世界,中國人的苦難與東瀛人的歡慶形成了強烈對比。
在歷史上,東瀛軍隊在攻占南京后確實舉行了大規模的慶祝游行。1937年12月13號,當日軍攻占南京的消息傳回東瀛,東瀛民眾欣喜若狂,當晚即有人上街提燈籠游行或“舉杯歡慶”。第二天下午5點開始,數十萬東瀛民眾一起點亮了慶祝勝利的紅燈籠,以演奏雄壯的行進曲的樂隊為先頭,開始了歡天喜地的“百萬人提燈大游行”。除了東京,大阪、京都、靜岡等東瀛其他城市也舉行了民眾慶祝大游行,東瀛舉國上下一片歡騰。12月17日下午,以松井石根為司令官的華中方面軍舉行所謂“南京入城式”,消息傳到東瀛,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歡慶浪潮,整個東瀛因提燈游行的隊伍變為燈火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