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一聲炸雷響起,吳知柳他們耳朵里全是雷鳴聲;那劃過的閃電將他們內心的渴望和熱情全部點燃,燃起熊熊大火,燒得渾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他們只雙眼通紅,雙手緊緊握拳頭,就像聽到了敵人蹤跡的戰士,恨不得馬上奔赴前線。
吳知柳他們是大學生,是文化人,而中國文人最大的追求是青史留名。
在上一世李安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口碑很差,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出在120幀上。很多人不理解李安為什么對120幀如此執著,為了120幀連最擅長的講故事能力都丟掉了。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就是為了青史留名。
李安電影拍得很好,也拿了很多獎,但他的電影藝術性相對一般。在各種榜單評選的時候,他的電影位置都不是很靠前,也很少受導演和影評人追捧。從TSPDT排名就可以看出,李安處于120多位,跟張一謀差不多,遠遜王家衛、侯孝賢和楊德昌。
李安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如果按照老路走,他的影史地位也就這樣了,不可能有多大的改變。120幀的出現讓他發現了改變的可能,120幀的應用會帶來視聽語言的變化,就像由黑白電影變成彩色電影,電影世界因而徹底改變。如果120幀能夠成為未來趨勢,那李安作為120幀的先驅肯定會名留青史,地位也會大幅上升。
作為文化人,吳知柳他們也有青史留名的渴望,而且他們清楚在世界電影史上出現過多次電影運動,比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這些電影運動的組織者,都因為這些運動享譽世界,留名青史。
如果這場關于中國的電影運動能搞起來,那自己也可以像法國新浪潮的戈達爾、特呂弗,像意大利現實主義的羅西里尼、維斯康蒂;像德國新電影運動的文德斯和法斯賓德那樣,留名青史。
劉林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端起杯子一飲而盡。趙禁掏出一根香煙,用火點燃,猛吸了兩口。其他人都滿臉激動地看著許望秋,久久說不出話來。
吳知柳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顫聲問道:“意大利叫新現實主義,法國叫新浪潮,德國叫德國新電影,那我們的電影運動叫什么?”
許望秋站起來,走到窗口看著漆黑的夜空。那濃郁的黑色讓他感覺壓抑,如同中國電影在未來二十年的天空,飄蕩著絕望與痛苦,幸好在這一片漆黑中還有星星在閃耀。
許望秋輕輕呼了一口氣,將淤積在內心的黑色都呼了出來。他轉過頭看著吳知柳他們,緩緩地道:“我們都認為電影不應該是為少數人,不應該為少數精英服務,而應該為人民服務。但現在精英主義主宰了電影圈,這些人嘴里說著觀眾,可他們心里根本沒有觀眾。就像戈達爾自詡為社會主義者,要打倒資產階級電影,可他的電影晦澀難懂,普通觀眾根本看不懂,完全是精英主義,而這就是我們要堅決反對的。”
他吸了一口氣,提高嗓門道:“我們的電影是為人民群眾拍的,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電影提升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藝術品位、人文素養,那我們這場運動就叫人民電影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