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馬祥麟回川,恰欲張獻忠起義攻陷川東重鎮夔州,與趕來平亂的秦良玉前后夾擊,擊潰張獻忠。張獻忠退走湖廣后,接受朝廷招安。然六年后,張獻忠聯合羅汝才再次造反。”
“督師楊嗣昌自請入川剿賊,調川中精銳入楚,意圖驅賊入川后合圍。四川巡撫邵捷春只得帶著老弱殘兵守重慶,所倚重的將領只張令和秦良玉。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邵捷春卻不爭天險,消極防守,秦良玉指出這種布防的弊端無果。”
“張獻忠的盟友羅汝才攻打夔州遇秦良玉不戰而走,秦良玉趁勢追擊,奪其帥旗,擊潰其部。”
“然秦良玉的盟友卻十分之坑,張令因輕敵被張獻忠義子張定國射殺,所部潰散,潰軍慌不擇路竟沖擊來援的秦良玉所部,這般自亂陣腳,結果可想而知,此役明軍近三萬人戰死。”
“秦良玉于是求見四川巡撫邵捷春,表示可以調兩萬石柱增援,請求官府出一半糧餉。然因邵捷春與督師楊嗣昌有私怨加上府庫空虛沒有現糧,直接拒絕了秦良玉。朝廷連一半軍餉都拿不出來,內部官員還不忘私怨斗爭,當真是國之將亡了。”
“又過兩年,崇禎十五年,馬祥麟奉命堅守襄陽,城破之際留遺言于母親兒誓與襄陽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注1,最終戰死殉國。秦良玉再一次經歷喪親之痛,這一次失去的是獨子,然依舊不改其志。”
“次年,張獻忠攻陷武昌,處死楚王朱華奎,再犯四川。這個楚王朱華奎也是一個國丈周奎式的蠢物。朱華奎府內錢財堆積如山,張獻忠進攻武昌前,湖廣地方大員因官府分文皆無,湊不到軍餉于是齊聚楚王府,跪求朱華奎捐資助餉。”
“朱華奎指著洪武皇帝朱元璋賜給楚王的裹金交椅,說要充軍餉就這把椅子吧,其他沒有。這就是古代規矩多的弊端,你放現在,管你是不是御賜,國家都要亡了,御賜的也給你搬去做軍餉。”
“但在大明,御賜裹金交椅自然不能充當軍資,前去的官員一文錢沒要到。后來武昌陷落后,楚王被丟進常見溺死,張獻忠從他府中取得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斂了一輩子的財,最后就是張獻忠的庫房管理員。”
“金銀在市面上流動才是錢,在庫房堆著積灰,那就只是錢,顯然守財奴們看不穿這一點。”
“從周奎、楚王之流可以看得出來,大明朝不是沒錢,而是錢在不該在的地方,都被皇親國戚占據了。遇到這群要錢不要命的守財奴的親戚,除非老朱家也能出一個雍正這樣的抄家皇帝,或有幾分緩解社會矛盾的可能性。”
“然崇禎白得一個刻薄多疑之名,大概是做不到雍正那程度。雍正做皇帝如何暫且不評價,但虎是真的虎。當然了,前有晚年昏聵的爹,后有敗家兒,要是不夠虎,清大概能夠早幾十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