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背景下,漢武朝的政治斗爭基本是不死不休,且大多數時候是兩敗俱傷。比如田蚡害竇嬰,結果才一年多后自己就瘋癲而死了。比如張湯和莊青翟爭奪丞相之位,相護算計,最后誰也沒落得好。”
“田蚡,田蚡”竇嬰簡直不敢相信,之前田蚡在他面前很是恭敬。
“酷吏是皇帝手上的利刃,他們依仗皇帝,用刑嚴苛,而武帝后期很盛行告發之風。武帝晚年多疑,卻又很容易誤信,就是今天信這個的告發殺那個,明天信另一人告發殺今天告發別人的。于是所有人都想要先下手為強,恨不得搞死所有和自己有仇怨或者不對付的人。”
“衛太子性格寬厚,不贊同這種風氣,曾經多次糾正酷吏的嚴法酷刑。落在酷吏眼里就是太子和他們不對付,可他們也不會真的認為太子寬和,而是以己度人,覺得太子得勢會想搞死他們。一旦太子登基,他們不僅會失去權勢還可能被清算。久而久之,寬厚者皆依附太子,用法嚴苛的俱詆毀太子。”
“構陷太子的第三類人則是武帝身邊的宦官,說白了就是趙高之流。趙高為什么害扶蘇李斯是政治理念與扶蘇相反,原因明確,但趙高呢因為胡亥比扶蘇好掌控啊,說穿了就是武帝左右宦官欲以佞幸得到行事皇帝權利機會,故此與太子這個名正言順的儲君有了利益矛盾。”
“皇帝年邁怠政,他需要有人為他行事手中的皇權。在皇帝還沒有糊涂前他出巡天下,除卻原本屬于后宮的諸事托付給皇后外,還會將少府所掌宮中事由交衛皇后定奪。”
“衛皇后處事公允,又非常謹慎,每次皇帝回來都會撿重要的向皇帝回報。因她做的很好,皇帝非常信任,經常免去匯報。太子在成年后,也常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樣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儲君職責。”
“然隨著皇帝年紀大了,糊涂了,越來越不愿意見到自己的兒子,與皇后也很少見面。加上衛青、霍去病過世后,皇帝左右信重之人中很少有能夠為太子說話之人,父子漸行漸遠。皇帝開始信重宦官,這讓宦官看到了狐假虎威弄權的希望,甚至想要進一步離間皇家父子,踩著太子上位,來鞏固自己手上的權利。”
“巫蠱之禍最初構陷太子的有四個主謀江充、蘇文、御史章贛、按道侯韓說。第一江充,這個人是靠舉發即踩人上位。他本名江齊,是劉徹異母兄長趙王劉彭祖的上賓,為求上進,將善歌舞鼓琴的妹妹嫁與趙國太子劉丹,因此知道很多趙王父子的私事。”
“韓說,就是前面說過的韓嫣弟弟吧”王太后突然道。
陪侍在旁的衛子夫下意識點了點頭,天幕提過韓嫣及其弟韓說都是皇帝的男寵。
太后不喜韓嫣輕浮,聽到天幕說兄弟二人是皇帝男寵,越發厭惡。身為母親,太后不會覺得兒子喜歡男寵有什么問題,卻會覺得韓嫣等人帶壞自己的兒子。
太后似乎也并非真的需要人回答這個問題,問過之后,便閉口不語。
“后因太子劉丹懷疑江充把自己的隱私揭發給趙王,生了嫌隙,又覺得江充知道自己太多秘密,想要殺之滅口,被江充逃走。江充逃到長安,自薦入上林苑犬臺宮得到了皇帝召見,于是告發趙太子劉丹與同胞姐姐及趙王姬妾有奸情。”
“趙太子丹被捕入魏郡詔底獄嚴治,判了死罪。趙王劉彭祖為人巧詐奸佞,行事又刻薄陰毒,但對子孫和姬妾卻十分寵愛。雖然太子是被告發同他的姬妾通奸,可趙王卻不愿意兒子因此被賜死,于是上書說江充耍奸,想借皇帝的勢報私怨,他愿意挑選趙國勇猛之士從軍抗擊匈奴贖太子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