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李廣為前軍負責釣出匈奴主力,再派趙破奴這種不會迷路卻深入千里都還無功而返的將軍為后軍。待李廣與匈奴主力接戰后,后軍跟上包圓敵軍,應該會有所獲吧現在的問題是,李廣容易迷路,可能不會走既定路線,后軍如何才能不把他跟丟呢
“可是少見的富裕戰,李廣利竟然沒有什么收獲也是絕了。看看李廣利,誰再說衛霍能贏是因為裝備好,一漢抵五胡事實證明,想要一漢抵五胡,除卻裝備好,還要看領兵的將領。”
“然這個不太行的李廣利,憑著人命堆積的富裕戰,竟然也一躍成了大漢名將。雖然沒什么功績,卻生出了大大的野心。當年衛青和霍去病最顯赫時,也是處處以武帝為主。衛太子雖然是衛青的親外甥,但衛青其實很少主動去接觸這個外甥。”
“我們之前說過了,不管是衛青還是霍去病,都是將對他們有知遇之恩的漢武帝擺在第一位,然后是大漢,在漢武帝和國家之后,他們才是太子的舅舅和表兄。我想衛青很少主動去接觸這個外甥,除卻把武帝放在第一位之外,其實也有為太子考慮的意思。”
“君王和儲君與外戚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首先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血脈關系。如果主君的地位不穩,外戚不可避免會被波及。比如呂后死后,漢惠帝的子嗣被打上野種之名,諸呂皆滅。”
聽到諸呂皆滅,呂太后心下一緊,目光向眾臣看去。已知將來的漢文帝是撿漏,并非誅殺呂家之人,那么誅殺呂家的人極可能就是現在在朝堂上的人了。
“其次,身為儲君的太子與外戚不適合太緊密的關系。因為在主君與外戚的關系之中,主君要占據主導地位。可衛青是朝中大將軍,他是漢武帝的大將軍,不是衛太子的大將軍。甥舅二人如果太親熱就會導致一個尷尬局面,若以太子為主導,那么是不是有人會覺得大將軍對皇帝不夠忠心”
“若衛青占據主導,不免有擺布太子的嫌疑。因此,衛青一心效忠皇帝,與太子不親不疏最適合。親甥舅這種綁定關系,只要不是像田蚡那樣和旁人勾結,那么大將軍在一日,衛青就是衛太子的保險杠。”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如滿清的太子胤礽與他的叔外公索額圖。因為兩者的關系太過緊密,在康熙覺得太子與索額圖的關系超過了自己父子之間門的密切,就容不下索額圖了,甚至也因此對太子不滿。”
驟然聽到自己的名字,索額圖打了個冷戰。
“事實也確實如此,大將軍在時,無人敢打太子的主意。衛青一死,人人都恨不得從太子身上咬下一塊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