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如此,平大宛打匈奴安排什么李廣利,讓太子去,沒準還能少死些人。太子這能力,十個李廣利也拍馬不及啊可惜了,就這樣一位允文允武的太子卻被一佞之臣逼上了絕路。”
“兩軍交戰時,因坊間門關于太子謀反之言喧囂,百姓都不愿再依附太子,而劉屈氂這邊正規軍卻不斷增兵,敵我懸殊,太子兵敗逃出長安。值守長安城覆盎門的司直田仁正覺得太子與皇帝終究是親父子,不愿逼迫太過,放太子和兩個皇孫逃出了長安。”
“衛太子敗后,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兒媳王翁須、女兒皆在長安遇害。武帝詔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回用以幫助劉據起兵、象征皇后實權的皇后璽綬。衛后因無以解釋自己的行為,以死明志,自殺身亡注1。”
“其實,不管是衛子夫還是衛太子,并沒有謀反之心,起兵純純就是為了自保。然衛子夫也不可能和皇帝說,我和兒子以為你死了,才起兵吧這就是為什么衛子夫無從解釋,且我想或許她想解釋,漢武帝也不會給她解釋的機會。”
“衛子夫與長孫皇后和馬皇后不一樣,后兩者于皇帝而言是妻,但衛子夫這個皇后,更像是后宮大管家,爭論漢武帝最喜歡哪個后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對所有妃子都只有寵,沒有愛。”
“衛后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幫助太子騎兵,在漢武帝決定殺掉自己的兒孫時,她就已經沒用了。對和自己沒用的人,漢武帝可不在乎你冤枉不冤枉。”
衛子夫輕輕地舒了一口氣,雖然她從未想過陛下會寵愛她一輩子,但她總覺得陛下對自己的親骨肉總是不同的。可如今看來,她應該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心態。
“對于衛子夫的死,在封建時代很多人的觀點是畏罪自殺。但對于畏罪這兩個字,我是不太贊同的,與其說畏罪,不如說是絕望。說衛子夫畏罪的人不懂女人,更不懂母親。所謂畏罪必須有所畏懼,且認為自己做錯了。”
“然衛子夫自殺時,她在乎的人大多已經死了,太子逃出去,生死難料。她已經沒有可以害怕失去的東西。至于什么對錯,沒有母親會覺得保護自己的孩子是錯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衛子夫自殺時心中是沒有任何畏懼的,甚至是從容的,對于她而言,已經沒有什么事情比已經發生的事情更讓她害怕,包括死亡。甚至可能覺得自己死了,太子沒有掛礙才能逃得更遠。”
“為什么是自殺而不是等賜死,大概是不想受辱,又或者是與君相決絕吧一個女人可以不因丈夫寵愛其他女人嫉妒,但無法做到自己的孩子被殺還能毫無怨氣。如果她死時有什么特別的情緒,大概就是對武帝殺死她的孩子的怨恨吧”
“衛皇后死后,只一頂薄棺葬在長安城南桐柏亭。后曾孫漢宣帝即位,為衛子夫重修了陵園,史稱思后園。因衛子夫善音律,宣帝時常遣倡優千人日日歌于園內,以娛樂曾祖母神靈,因此思后園在后世又被稱為千人聚、千鄉注2”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