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立刻會意道“這有甚疑惑,太祖一朝早有典制,須以嫡長男承襲,如嫡長男事故,則由嫡孫承襲。如無嫡次子孫,方許庶長子孫承襲。不許擅自僭越。但如若繼承者品行有失,則可剝奪繼承之權,轉讓賢能者襲爵。朕要是沒記錯的話,太祖爺不就曾經以罔思報國之意,虧忠違禮罷黜開平王長子常茂鄭國公的爵位,改封其次子為開國公嗎”
此言一處,朝野沸騰,武定侯郭聰當場就栽了下去。朱厚照得意洋洋,洪武爺的劍就是好用啊。
武定侯郭聰為何如此惶恐,還要從永樂年間說起。第一代武定侯是開國功臣郭英,他共有七子、八婿、諸孫數十人,但是沒有一個是嫡子。長子郭鎮是妾室何氏所生,郭鎮娶了明太祖的女兒永嘉公主,生了一個孩子名喚郭珍。按理說這個有皇室血統的孩子是理所應當的爵位繼承人,但可惜郭珍患有風疾,因而郭英的次子郭銘的后代就動了心思,開始與長房爭奪爵位。
郭銘本人雖然為建文帝自殺,但是永樂爺為了拉攏這一脈,并未深究,反而將郭銘之女許配給當時的太子,也就是仁宗皇帝。仁宗登基之后,郭氏成了貴妃。仁宗爺雖然仁厚,但也是常人,對自己的小舅子,當然要多加照顧。于是,他居然棄長房郭珍不用,反而讓二房的郭銘之子郭玹襲爵。永嘉公主豈肯善罷甘休,她和兒子郭珍一直為爭奪爵位而努力。終于等到了明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時,他為了收買人心,讓郭珍的兒子郭昌承襲武定侯。
爵位終歸長房并不意味爭奪戰的結束,郭珍的次子郭昭為了襲爵,居然告自己的親哥哥郭昌不孝。郭昌因此被下獄了,但是郭昭自己并不能成功襲爵,爵位反而又回到了二房郭玹之子郭聰身上。
但是,郭聰再怎么說,也是二房之子。郭氏家族的人一直不肯服他。郭昌的妻子曳氏就一直上奏,請求讓郭昌的庶子郭良襲爵,但是迄今都無結果。
然而,正德爺拿出祖制,金口一開,局勢立刻就逆轉了。如果按照洪武爺時的典制,這個爵位應該歸郭良所有啊。
只是一本書,就能夠更換一個侯爵的承襲。猴軍對壘時,不論是紅隊贏,還是藍隊贏,對朱厚照來說,都無甚影響。朝堂對壘時,也是如此。他只要聽話的勢力,不論是誰來當這個侯爺,對他來說都無所謂。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把這些不聽話的換掉,給聽話的一個機會呢勛貴家族中內斗已然頻繁,如此再給他們一點希望,只會更一發不可收拾。至今日起,勛貴集團便成了一盤散沙,成了皇權手中的提線木偶,不足為懼了。
謝丕看著暈厥不醒的郭聰長嘆一聲,這才真真正正的釜底抽薪。李越之才,真若鬼神。
作者有話要說實在抱歉,前天聯系的博導突然約線上見面,搞得作者菌焦頭爛額。這是說好的肥章,還有抽獎活動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