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膀上突然多了個科舉主考官的任務,許煙杪明面上喜形于色,謝主隆恩,實際上心里已經刷起了“我好想當咸魚啊”的表情包。
他最近除了修史外,還在挑選合適人選補上官位的空缺,現在又多一個春闈
“累死我算了qaq”
許煙杪狠狠搓了幾把臉,開始翻閱歷年來的科舉考題。
老皇帝有毛病吧,我十九歲讓我出題給學子們考科舉,不少人比我年紀還大呢,他也真放心。
這和十九歲出高考試卷有什么兩樣。
春闈副主考官,兼華蓋殿大學士的兵部尚書在心里也是想的差不多意思。
其他事情也就算了,科舉讓小白澤出題,是不是太驚險了小白澤好像連論語都沒看全。
正想著,就有道聲音遲疑地傳來“黎尚書,關于科舉出題一事,某想請教一下這其中的脈門。”
抬頭就看見許煙杪雙眸直直看著他,神態認真。
兵部尚書突然意識到一點。
似乎這人就算心底再哀嚎事情困難,也會咬牙去做做得好不好另說,但他確實無懼去踏入新的領域。
他是這樣的性子,陛下又有意培養,假以時日,必然能高居廟堂,身在三公九卿之位。
這個念頭蹦出來,下一個念頭急趕忙趕地撞出
陛下,是不是趕著在自己壽盡之前,盡量多給許煙杪歷練的機會至少哪怕出任何事情,開國皇帝的能力也能為他兜底
想得有些多了,兵部尚書連忙將思緒拉回來,讓許煙杪坐下,耐心和他講解科舉出題的內幕。
“春闈出題有慣例,首場試四書義三道,五經義四道;二場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三場經史時務策五道。”
“首場與二場不是重點,你估摸著出題便是,最重要的是第三場”
*
從衙門里出來,回家的路上,許煙杪一直在思考兵部尚書的解說。
第三場,經史時務策五道,重點在于考察學子對時事的洞察,對國策的理解,對律令的研究。
同時,其實也是在考驗出題的考官,從他們的出題內容看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意志傾向。
說到這里時,兵部尚書還即興給他講了兩個例子“前朝那周文帝奪取侄子帝位,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舉,內簾官便小小拍了個龍屁,那一年的策論題目,歸納起來就是清君側乃大賢大圣之舉,國將不國,方有圣賢出世,撐起江山,那一年的主考官,直接從吏部侍郎升成了禮部尚書。”
“還有就是周靜帝那時,太后與朝臣通奸,禍亂宮闈,便有主考官出題譏諷此事,以禮義廉恥為問。”
他這么一說,許煙杪心里就大致有底了。
懂了考題是要針對人的
我知道怎么出題了
針對皇帝就算了,他還想好好保命。
但皇帝不行,還有這次春闈的考生啊
現在已經有不少考生到了京城,為三個月后的春闈進行備考。官員們的府邸這段時間進進出出不少考生,考院附近的旅舍也直接住滿了人。
他也不特意挑人,撞見誰就查一下對方的八卦。
如果對方不孝順父母,他就以“孝”為題。
如果對方在學堂里欺凌弱小,霸凌學生,他就以“大復仇”為題。
如果對方隱瞞婚史、拋妻棄子,或是為科舉當贅婿但準備吃絕戶,他就以“刑法”為題。
好耶就這么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