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公啊,你看,沒事的時候享受享受風,享受享受太陽,吃一點清脆甘甜的水果”尹問綺,“不好嗎”
“”
賀不凌瞠目結舌。
若是人人都有尹問綺這樣的想法,世祖還會起義打天下救萬民于水火嗎他們賀家還能從出身寒微到換身紫袍穿嗎
世上怎能有這么不求上進的人
正是這時候,書房內響起士庸的聲音。
“公主若要學習韜略軍陣,看那六韜倒是正相宜。故三國時期,劉備留給劉禪的遺詔中,便叮囑劉禪好生熟讀六韜,諸葛丞相更專門派人為劉禪抄錄六韜。”
“騎兵在戰場上的運用,六韜之中可有詳解”
“自然是有。公主且看”
之前他們在書房里所說的內容,賀不凌全然聽不懂,不愿貿然出聲,現在卻聽明白了。
不止聽明白,他還當場哂笑一聲,打斷書房里的話。
“六韜什么故紙堆中的東西了還用它來指導現在的騎兵戰,那夫子,你活在戰國時候嗎”
書房中的聲音戛然而止。
接著,半掩的窗格徹底推開,士庸站在其中,目光淡淡看來。
“你對我教授的知識有意見”
賀不凌不答反問“你知道戰國時期與現在的騎兵最大的差別嗎”
接著,不等士庸回答,他便直接說明
“馬鐙”
他不愧是久經陣仗,馬上取紫袍的將軍,說起這些來,頭頭是道,深入淺出,只用三言兩語,便把情況說分明了。
“戰國時期,沒有馬鐙,騎兵很難進行正面沖擊,于是騎兵需要配合戰車行動,戰車正面沖擊,騎兵用弓箭偵查騷擾。一旦面臨嚴陣以待、架起盾矛的敵軍步兵,這些弓箭騎兵便無用武之地了。”
“但現在,馬鐙出現了。”
“騎兵可以騎在馬上,拿兵器對敵軍發起正面沖鋒,馬匹沖鋒起來的速度,別說拿著長槍馬槊,便是拿一根木棍,其沖擊的威力,也可使敵陣人仰馬翻這才是現在騎兵該干的事情”
“公主,你知道世祖迎戰千軍萬馬,打下偌大江山,靠的是什么嗎靠的便是親自率領一支所向披靡的鐵騎,身先士卒,于敵陣薄弱處縱橫穿插多少次以弱勝強,靠的是這支鐵騎;多少次絕境逢生,靠的還是這支鐵騎”
說到這里,賀不凌轉向公主,意味深長
“公主,你要學武略,不問真君,卻拜假佛,問道于盲還罷,只怕被別有用心之人引入歧途而不知。”
別說,便是對戰場一無所知的尹問綺,聽到這里,也完全能夠聽明白。
道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是他覺得,賀不凌最后的一句話,說得好像很有指向
他還覺得這可能是自己的錯覺。
但往士庸那邊一看,他立刻確定這不是自己的錯覺。
因為此刻,他在一向脾氣很好的士庸,臉上沒了笑容。
尹問綺深覺不妙,趕緊起身,居中調和“哥舒說得確實有道理,但士夫子肯定也有自己的見解”
賀不凌嗤道“我說的沒道理,誰說的有道理他有道理,你讓他把自己的道理說出來。”
士庸“我確實有自己的見解。不過我想先聽聽,這位哥舒所謂別有用心之人,指的是什么用心。”
賀不凌“駙馬知道嗎”
尹問綺發蒙“我知道什么”
賀不凌“公主知道嗎”
元觀蘊知道賀不凌在問什么,從剛才開始,賀不凌含沙射影、意有所指的言語,都指出一件事
賀不凌猜到了士庸是南楚人
但賀不凌是怎么猜到的
元觀蘊無法得知。他正要說話,卻見士庸背在身后的手,沖他擺一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