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鍋之后,醬汁、香料均勻地掛在了每一塊梭子蟹上,調料的香氣絲絲入扣地逐漸滲透進梭子蟹的蟹黃和蟹肉之中,此時再加水進行燉煮。
圖南選擇了更加豪華的做法,加入了熬好的雞湯,用以增加鮮美的風味。
最后的調味就非常簡單,只需要加一些生抽即可。
雞湯在大火的熱力作用下,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濃郁的鮮美氣息和霸道熱烈的香辣滋味彼此糾纏融匯,然后順著咕嘟咕嘟的小泡,全都浸潤到蟹黃和蟹肉之中,而梭子蟹的鮮美滋味經由燉煮,又融入了湯汁,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味覺體驗。
燉煮得差不多了,再加入碧綠的蔥葉,翻炒均勻之后,淋上一點用生粉和水調制而成的薄薄的芡汁,將剩余的汁液收到濃稠,濃稠的醬汁掛在梭子蟹身上,宛如一層晶瑩油亮的糊,帶著濃郁的香氣,這時便可以出鍋了。
升騰的白色熱蒸汽帶著雞湯的醇香、辣椒的熱烈、梭子蟹的海鮮鮮甜,叫人目眩神迷。
考慮到小孩子腸胃嬌嫩,吃不了太辣的,南海就為眾多小崽崽,準備了一道不怎么辣的肉蟹煲。
同樣使用的是梭子蟹。
處理干凈的梭子蟹,劈開之后,后放入料酒中浸泡一下,去除腥味。
趁著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處理雞爪。
雞爪是圖南吃肉蟹煲的時候最愛點的,燉煮到軟爛脫骨的雞爪被熬出了濃濃的膠質,不需要勾芡,醬汁便已經足夠濃郁誘人,加在肉蟹煲里,更是滋味迷人。
雞爪剪去指甲,剁成小段方便燉煮軟爛,冷水下鍋,放入蔥姜料酒去腥,去除異味。
配菜圖南選擇了土豆和萵筍,土豆倒是在實驗田推廣種植了,但萵筍可是稀罕東西。
萵筍原產自地中海地區,本該是隋朝時期才傳入,殷商時期是斷然吃不著的,不過有了星際那邊的種花家研究院送來的種子大禮包作為超級大外掛,圖南并不缺各色食材。
這萵筍也是句芒小神仙特別奉獻出來的,如今只有零星的幾顆萵筍種在郝姬的院子里,本來在陳塘關的圖南是得不到、用不了的,要不怎么說郝姬是個妙人呢,郝姬從殷王宮來陳塘關的時候,還帶了好些院子里已然成熟的蔬菜。
如今,正好供給圖南取用。
萵筍夠嫩,切絲腌制之后拌上芝麻油,加上點鹽和生抽,甚至可以生食,但這些萵筍經由長途跋涉,已然有些縮水,圖南就打算去皮之后,全切成萵筍段,放入肉蟹煲中。
萵筍口感爽脆,加入肉蟹煲中燉煮,片刻就熟了,直接吃就會是爽脆清新的口感,若是燉煮的時間久了,萵筍段會變得軟爛,這時候萵筍段就會吸飽醬汁,雖然口感稍微差了些,但滋味濃郁,和燉煮軟爛、吸飽湯汁的土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能夠帶來豐富滿足的口感,別有滋味。
燉煮軟爛之后的萵筍滋味豐美,和剛剛成熟的脆爽清新,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味,正如脆桃軟桃之爭,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風味。
肉蟹煲的靈魂在于醬汁,好在如今殷商王宮的各位匠人鼓搗出來了極多的調料。
帝乙從殷都來陳塘關的時候,想起有個舉世無雙的好廚子圖南在,覺得這些調料應該能給圖南幫上忙,所以來陳塘關的時候,也把這些調料全都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