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魏徵,宇文珠就懂了,張阿難也懂了。兩人頻頻點頭。
“佛教在發源地,原本和道教差不多。但今生受苦來世享福一說,非常適合麻痹百姓。經過本土改革,現在的佛教真的很適合大眾信仰。最大的功勞,要歸于梁武帝。”
梁武帝對佛教的濾鏡,就像是后世看過仙俠的人對道教的濾鏡。
區別是,后世人被戳破濾鏡后只能暗自磨牙,梁武帝被戳破濾鏡后,就挽起衣袖大刀闊斧把佛教改造成自己想象中超凡脫俗的模樣。
戒肉戒酒戒殺梁武帝根據自己的想象,把佛教改造了個遍。
這種改造,很快就傳到了北朝。
大乘佛法正好適合統治者的需求,在融入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又經過梁武帝大刀闊斧改革后,大乘佛法推陳出新,更上一層樓,打造出了適合中原百姓的慈眉善目無欲無求的佛祖菩薩。“漢家佛教”幾乎成了獨立的一脈。
“只是權貴用宗教作為手段安撫百姓,騙人騙過了火,連自己都信了。”李玄霸毫不客氣地
嗤笑,aaadquo比如我那個傻蛋二哥。aaardquo
宇文珠疑惑aaadquo兄公不信佛啊。aaardquo
張阿難假裝沒聽到。他是信佛的。隋朝兩任皇帝也都信佛。信佛幾乎是上層權貴共同的愛好。
李玄霸道aaadquo等他受了打擊就去信佛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還信得很瘋狂。”
宇文珠非常聰慧地閉上嘴,沒有問什么樣的打擊。
自家郎君肯定不會詛咒母后和觀音婢出事,大概率是胡言亂語他自己出事。
李玄霸確實想這么說,可惜宇文珠不接話茬。
這個時空,李淵仍舊追認老子為祖宗,不過還好在胡亂追封一連串先祖當皇帝前,他就當太上皇了。李世民要臉,沒有把老子追封為皇帝。
因李唐認老子當祖宗,佛教因為隋朝皇帝的支持又在民間較為泛濫,為了壓制佛教,李唐定道教為國教,規定道教位次在佛教之上。
但李淵無論僧道,嚴格控制宗教。
武德九年,李淵下令,無論僧侶道士,“庸猥粗穢者悉令罷道,勒還鄉里。京師留寺三所,諸州各留一所,馀皆罷之”。
但很快,玄武門之變發生。玄武門之變后,監國太子李世民下令,“復浮屠老子法”,施恩天下僧道。
不過,歷史中的唐太宗下這個命令的時候,只是為了消弭玄武門之變的影響,那時候他還不信佛。
貞觀二年,唐太宗曾說“朕所好者,唯堯、舜、周孔之道”。
他罵虔誠信佛的張亮“卿既事佛,何不出家”,并貶了另一個虔誠佛教徒蕭瑀的官,直言“朕于佛教,非意所遵”。
提及梁武帝時,唐太宗感慨,“梁武帝傾帑藏以給僧祗,殫人力以供塔廟,及乎三淮沸浪,五嶺騰煙,假余息于熊蹯,引殘魂于雀,子孫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頃而為墟,報施之征,何其謬也”。
但當長孫皇后去世時,唐太宗一口氣修了三百九十二座佛廟。
那么他之前批判修佛寺導致亡國的梁武帝修了多少寺廟
四百八十座。
唐太宗離信佛信得民不聊生的梁武帝還差近一百座寺廟,他治下國土也比梁武帝廣闊,還能再接再厲。
三百九十二座寺廟會征用多少徭役用掉多少賦稅
士人和后世人皆感慨帝后凄美愛情,連朝臣都不敢勸諫。但百姓真的會為長孫皇后祈福,而不是望著那三百九十二座寺廟暗自咒罵
李玄霸問了二哥這個問題,二哥氣得差點把李玄霸的頭發拔了,讓李玄霸閉嘴,他不會這么做。
“你和觀音婢都比我小,不會走在我前面。我已經做好了送別父親的準備,到時我就免天下徭役一年以祈福,才不會修什么寺廟你當我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