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誰是伴,明月滿瑤琴。”
“好個此時誰是伴,明月滿瑤琴。”蘇嫻夸贊道“這詩意境極好,陸大人果真才華高溢。”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總覺得她這話說完,祁淵的氣息有點冷。
蘇嫻默默地將臉上喜悅收斂。
亭中四人,三人作完詩下意識看向蘇綰,但隨即想到什么,又不約而同收回目光。
蘇綰被這目光深深“傷害”到了,她大怒“你們什么意思不就是作詩嗎”
陸安荀“你會”
“我不會作,但我會背啊。”
“”
蘇嫻抿唇笑道“小妹頑皮,從小就不喜讀書。不過作詩也好,背詩也好,只要應景皆得宜。”
還得是她大姐
蘇綰滿意。
等著她來個大的嚇死你們
“嗯咳”蘇綰清了清嗓子,說“作詩我不會,但我曾讀過一首詞,正與今日中秋圓月有關,意境極好。”
她醞釀了會,溫聲吟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背誦完,三人神色各異看著她。
蘇綰茫然,小心翼翼問“怎么了”
陸安荀問“你在哪本書上看的如此佳句我斷不可能沒讀過。”
祁淵也道“此詞實在妙極,我從小讀書,自認沒有萬本也有上千。卻從未見過此詞,不知蘇四小姐拜讀的是哪一位大作。”
蘇嫻也詫異得很“竟不知小妹讀的詞還有我沒聽過的,果真是學海無窮盡。”
呵呵
蘇綰訕笑,她讀過,但不是這個時代的,蘇軾他老人家這會兒還沒出生呢。
真是對不住
了
但也不能隨便瞎編,只好硬著頭皮道“一位叫蘇軾的大家,我也不知在哪本書上看的,記得以前去書肆買話本時無意瞧了眼,覺得好就記下來了。”
察覺陸安荀此刻贊賞又疑惑的眼神,蘇綰微微昂起下巴我看的書多著呢,你又豈會全看過
見她如此,陸安荀不禁揚唇。
蘇嫻沉迷在詩詞意境中,對月喃喃重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果真好”說著,她抱起琵琶,然后走到亭外月下石凳處,輕輕撥弄琴弦。
不得不說,才女就是才女,蘇嫻在奏樂上造詣極高。她作為蘇家第一個孩子,蘇老爹對她傾注許多愛意,從小精心培養。且蘇嫻聰明,極具天賦,不論琴棋書畫皆精通。
適才蘇綰只單單吟誦了首詞,蘇嫻不僅記住,還能將意境融合即興作曲,曲調幾乎跟后世水調歌頭有異曲同工之處。
蘇綰陶醉地聽著,不多時,又響起一陣空靈的笛音。
她抬眼看去。
祁淵不知何時也走出涼亭,站在荷池另一側,以笛作配,附和蘇嫻的琵琶。
這兩人默契十足,竟是分毫不差地共同完成了一首曲。
然而琴音結束后,氣氛就有些不對勁了。
哪不對勁呢
蘇綰覺得祁淵看她大姐的眼神變得直白起來。
居然毫不顧忌地、欣賞而歡喜地,望著蘇嫻。
蘇嫻被他看得羞赧,低頭裝作隨意撥弄琵琶,道“我許久沒碰這把琴了,此前離京時,原是想著路上有它解悶。孰料路上沒用著,今日倒是派上用場。”
“小妹,”她欣喜“我實在喜歡你適才吟誦的詞,可否將它默寫與我”
她酷愛搜集詩詞,難得有這么好的一首,竟是比得了錢財珠寶還高興。
但話問完,遲遲未得到回應。抬頭再看時,哪里還能見蘇綰和陸安荀的身影
蘇綰早就拉著陸安荀跑了。
不跑不行,再不跑,她能被祁淵和蘇嫻兩人之間的粉紅泡泡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