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因吃不到,受影響不大,但多少有些心癢難耐。
只有稚唯,一鍋鹵煮她只吃到了兩塊,山藥和芋頭還對她沒甚新意,成功放下“魚餌”后的她安然入睡。
第二天神清氣爽出現在眾人面前。
開始折騰新東西。
〈44〉
一大清早,趁著吃朝食時還能生火,稚唯先把夏翁不知道從哪兒掏來的鳥蛋、野雞蛋煮到半熟,再剝皮放進鹵湯里煮,然后帶著一布袋稻米同秦軍廚下換了些麥回來。
等隊伍啟程后,就將鹵湯離火,禽蛋繼續泡著浸味,她則是開始在馬車上研磨面粉。
如今這臺小型石轉磨是被她捧在手上的新寵,雖然石質沉重,但以她的大力還能推得動。
是非常棒的鍛煉兼消磨時間工具。
夏媼也坐不住,稚唯看她躍躍欲試,想搶她的活干,干脆翻出一袋大豆,讓夏媼學發豆芽。
“豆芽”
“就是菽長出的芽。”
稚唯指指車里裝野果的木盤和一旁的水囊。
“不需要土,只要一點水就能發。但要先浸泡半天。”
菽通常只被黔首用來蒸煮為豆飯吃,所以不會特意區分黃豆綠豆,一袋
菽里基本都是混裝的。
夏媼根據稚唯的提示,將它們分別浸泡,形成對照。
想看辛吉拉萊奈寫的如何讓秦始皇壽終正寢第30章臊子刀削面嗎請記住域名
“我也沒試過,看看哪樣好吃。”稚唯如此說道。
這些大豆相比較現代品種稍顯扁小,她并不確定能發出茁壯的豆芽。
把黃豆綠豆泡上,稚唯不等夏媼進入無所事事的狀態,就把磨好的面粉交給她,請她和面,準備做面條。
現在有沒有面條稚唯不清楚,但秦朝是有的,畢竟魯班都已經把石轉磨做出來了,從齊地傳播開來只是時間問題,不差錢又不差人的貴族豪強當然能吃到面粉和米粉。
只是在做法上比較簡陋,面條不長,且基本是純用清水煮熟就吃,講究一些的,會配上雞湯、羊肉湯等等。
它名字也不叫面條,和面餅、蒸餅統稱為“餅”,或者單獨叫“湯餅”,這稱呼一直延續到漢朝依舊使用。
昨天的鹵煮吃得不盡興,稚唯不打算喝清水面,想要做點復雜的。
在馬車上扯龍須面她怕被夏媼給予死亡凝視,那就面條上不搞花樣,加個臊子吧
當夏媼開始揉面時,稚唯就取出她的香料包,將八角桂皮花椒草果等等砸碎,用石磚磨一一進行研磨。
等面團揉到手光、盆光、面光的程度,便用盆倒扣住面團,讓它醒發一炷香的時間。
趁這時間,稚唯和夏媼一個切蔥姜剝蒜片,一個剁餡。
做肉臊子本該是用豬肉的,但稚唯舔舔自己不甚鋒利的尖牙,換成了野雞肉。
食材準備好,眼下的難題是,沒有爐子,沒法生火。
稚唯倒是有熬藥用的小陶爐,但傳熱不好,想來想去,她掀開車簾跟夏翁說了幾句。
夏翁點點頭,將馬車韁繩交給夏媼,自己帶著稚唯下車,快速跑去后勤隊伍里找蒙恬的廚子。
大秦有公務員福利。
秦律規定,官吏在當值期間,會由官府出人給他們做飯;如果能進中央及其分支機構,那待遇更高,每名朝臣及其屬吏都會被分到一名廚子專門負責做飯;尋常的公務接待也有規定,按官職與爵位高低給予不同食材的配額。
與之相對的,秦吏但凡占公家一錢便宜都是犯法。
蒙恬的廚子單名程,稚唯早在安豐軍營就見過他,順帶一提,第一次吃就噎到她并由此被蒙恬抓住她破綻的點心,就是程大廚親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