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人一輩子都在養蠶,術業有專攻,自然把蠶的習性吃透的。
譚三娘做引子,引導他放下戒備,就蠶這個話題嘮了許久。
有時候梁螢也會插話問上幾句,周大郎皆耐心解答。
回到前廳后,梁螢提起現在官兵們墾荒的情形,說目前已經墾出數十畝荒地來,那些土地瘠薄,不適合種莊稼,打算全用來種桑樹。
聽到這話,周大郎一下子豎起了耳朵。
梁螢搖團扇道“當初老百姓鬧著土地均分時周家也曾損過利,他們那陣仗周郎君想必也瞧見了的,我們做公家的不敢在他們頭上動刀,只能委屈了無辜商賈。
“你們家種桑養蠶,也算得上是農耕,故而我想著,待官兵們把安縣境內的所有荒地都開墾出來后,首先考慮到你家的需求。
“倘若周郎君有興致在荒地上種桑,衙門便免了頭三年用地的一成租子,并且還會把道路水渠修好,供你們方便。
“懇出來的荒地,衙門還可以派人手幫你們栽種,省去請勞力的錢銀。
“周家只需自己桑苗,衙門可替你們把桑苗落地,從開墾、通路、通水渠,到落苗都可處理好。
“不知周郎君可有種桑的意向”
這話令周大郎詫異,躲在隔壁偷聽的周家人同樣感到意外。
周大郎試探問“這會兒官兵們在墾荒”
梁螢點頭,“目前已經墾出荒地四十多畝,整個安縣的所有荒地都要懇出來,全用于栽種桑樹養蠶。
“如果你們家不用,那些荒地就會分發給村民租種,只需繳納一成租子,且頭三年是免租的。”
周大郎心中一番盤算。
墾荒的地方肯定相對偏僻道路不通,可是現在衙門愿意把路修出來,并且還通水渠,解決澆灌問題。
不僅如此,桑苗還免費落地,不用花人工,頭三年還免租。
這些利好確實讓人有些心動。
整個安縣墾荒出來至少有好幾百畝地,倘若全都種上桑樹,第二年就能采桑葉養蠶了,只不過
見他許久不吭聲,梁螢透了個信兒,說道“過不了多久關應門就會開啟,方便百姓出行。”
周大郎試探問“當真”
梁螢點頭,“我們初來安縣,對縣里的一切還不太了解,如今縣里的治下趨近平穩,自然就沒有關閉城門的必要了,總歸得與外界聯絡。
“說到底,咱們這個衙門沒有朝廷的許可,算不得正經的衙門。
“不過以后就沒有這個后顧之憂了,我們已經上報到太守府,朝廷自會打主意,所以你們也無需顧慮其他外在因素。”
這話說得隱晦。
周大郎是在外走動的人,自然聽得明白,多半是買了官求得名正言順。
之后二人就種桑一事嘮了許久。
周大郎有許多疑問,梁螢皆耐心解答。
因著還有其他事要辦,快到正午時她才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譚三娘頗覺好奇,問她道“為什么要把墾荒出來的地租給周家呀,村民們不能用嗎”
梁螢搖團扇道“倘若周家種了這么多桑樹,定會擴大蠶室,養更多的蠶,這活計他們自個兒做得完嗎”
譚三娘搖頭。
梁螢“做不完活計自然得請幫工,周邊的老百姓是不是就有機會找到活計養家糊口了”又道,“他家除了以后的土地租子外,還得繳納商稅,生意做得越大,交上來的商稅就越多。”
聽了這番解釋,譚三娘笑著調侃道“原是想從周家身上撈油水呢。”
梁螢“那還能怎么辦,老百姓身上榨不出油水來,只能從別的地方榨了。”
譚三娘掩嘴,“你這小狐貍,當真打得一手好算盤。”
而另一邊的周家則聚在一起討論種桑的事。
先前他們虛驚一場,如今聽到衙門意欲跟他們合作,還是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