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清很快就收到了長公子的親筆信,讓她想辦法在齊國尋找一個匠人。
此時天下還未一統,諸子百家仍然處在最后的輝煌時期。匠人雖然地位偏低,卻也沒到后世被儒家打壓之后那么嚴重。
齊地繁榮富庶,少有戰亂,正適合各種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巴清收到消息后,并沒有單單只向商隊下令尋找會造紙的匠人。
而是表示
這紙我不曾聽過,但觀長公子的傳信,它必然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東西。既然紙有這么大的作用,未可知齊地是否還有旁的東西。你們去了之后多搜尋一些稀奇古怪的匠人成品回來,我好拿去獻給公子。”
他們自己或許看不明白某個工藝品的用途和價值,但是沒關系,公子目光長遠,必然比他們懂得多。
這些物品收集回來,但凡有一個能起到大作用,他們就是立了大功。而哪怕沒有一樣如紙般重要,好歹也是新奇的玩意兒,公子或許會喜歡呢。
能經商的人幾乎沒有傻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巴清的意思。
當即就有人說道
“咱們還有去楚地的商隊,我聽聞楚地也有很多奇異的工藝品。”
巴清當即點頭
“無論去哪一地,都著重搜尋一番。天底下的匠人不可能都在齊地安居,各國總有藏龍臥虎之輩。”
于是,自巴蜀而起的商隊在擴充規模之后,浩浩蕩蕩地東出函谷關,開啟了他們搜刮各國技術的道路。
此時的六國并未關注這些為了掩人耳目,特意分散成小商隊出關的人們。
出來的是商人又不是士兵,又是小股商隊不成氣候。難不成他們其中還能出個呂不韋那樣的人物大秦哪有這樣的好命
出關后的商隊在不起眼地位置集結成大商隊,特意換上了齊地的裝束,開始奔赴列國。
這是巴清很久之前就想出來的主意。
天下皆知齊地自管仲起就成為商業最發達的地區,直到如今依然有眾多豪商巨賈在那里安家。太平繁榮的土地上更有利于商業發展,各國尋常時候也沒興趣去找齊國的麻煩。
因此齊國商人往來于七國之間,不僅很少遭受各國貴族的打壓,還頗受歡迎。
大家都愛從齊人手里購買各種奢侈品,楚國愛美,這種風氣尤甚。
如今大秦興兵討伐韓國,正是氣氛緊張的時期。頂著秦人的名頭出去貿易,只會被各國惡意扣留打壓,倒不如披一層偽裝。
巴蜀地區的秦人從外貌上和關中地區的秦人不太相同,也不容易讓人聯系起來。商隊里的人時常來往齊地,無論是說齊國語言還是模仿齊地的口音,都不會露出任何破綻。
這一次去齊國尋找造紙匠人事關重大,巴清便親自帶隊趕赴齊國。
她在齊地甚至曾經置辦有田產,命人偽裝成她的家仆親屬居住其中。任誰過來調查,也都會認定她就是扎根在齊國的大商人。
對于巴清來說,整個齊地她都非常熟悉。商業版圖早就悄悄滲透到了各個城池,只不過強龍不壓地頭蛇,為了避免引起注意,這些布置平時都比較低調。
現在到了需要動用人手的時候,這些長期在齊國各地搜羅合適商品的下屬直接就可以轉去搜羅匠人。
扶蘇再一次收到巴清來信時,已經是三個月之后。
信中表示并未在齊地尋到發明了造紙術的匠人,不過他們找到了其他匠人,可以參與造紙術的改良。
扶蘇傳給巴清的信里有簡單提及過造紙的流程,巴清發現找不到人之后,立刻轉變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