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忽然想到了什么,轉頭問父親
“昔年父親加冠親政時,西邊不少戎人部落似乎進貢過牛羊牲畜”
秦國早把周邊的戎人打服了,不說昭襄王,就是祖父莊襄王子楚,在位僅三年也依舊武德充沛到令六國頭疼。
是以秦王加冠這等大事,周邊部落哪里敢怠慢。為了討好大秦,自然得主動奉上賀禮。
秦王政聞言放下竹簡
“你這是看上了他們的牛”
扶蘇笑了
“戰士在外征戰,耕田的勞力難免不足。只靠留守家中的婦人,屬實艱難。若有大量耕牛下放給鄉里,便能解決這一煩惱。”
要讓戎人進貢馬匹不容易,馬匹是戰爭剛需,戎人可能會因此暗生不滿。雖然大秦不畏懼這些,但滅六國期間還是少些波折為妙。
牛則不同,先秦時期很多諸侯得到牛的進貢后根本不會想著分發給下頭的黎庶用來耕種土地。他們只會把牛宰殺了,用于祭祀天地和先祖。
當初親政那次送來的牛就拿去祭祀了,很是可惜。
這種行為實在浪費,扶蘇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他覺得拿點羊頭祭祀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羊肉可以烹飪分食,牛馬則更是有其重大用途。
秦王政對祭祀比他兒子上心得多,不過最近并沒有需要祭祀的地方。
他略一沉吟,便道
“韓國將滅,如此大喜之事,戎狄怎能不奉上賀禮慶祝來人,將寡人的意思傳達給諸戎,他們知道該怎么辦。”
西邊的戎人少有能耕種的土地,牛對他們來說就是平時用來宰殺吃肉的。秦國索要牛羊不是什么大問題,更何況這次還只要牛不要羊、馬。
接到傳訊的諸戎聽到一半就被嚇著了,以為秦國想索要馬匹。
他們會這么想很合理,畢竟秦國在打仗嘛,打仗那肯定是戰馬越多越好。而且打仗還有消耗,更需要新的戰馬填補了。
大家都在琢磨該怎么想法子減少進貢戰馬的數量了,猛不丁峰回路轉,原來要的是牛。
牛好辦啊牛可比馬便宜多了
諸戎簡直是感恩戴德地送走了秦國侍者,拍著胸脯保證接下來幾年爭取多養牛,多給秦國上貢一些耕牛。
而且秦國上使還說了,不一定要進貢成年的牛,牛犢他們也要。如果各部落覺得把牛養大很費勁,不要緊,送來秦國,秦國自己養。
小牛犢稍微長大點其實就可以耕地了,秦國還擔心戎狄那邊草料不夠擴充規模的牛群霍霍。既然如此,就把這個甜蜜的煩惱丟給秦國吧,以后秦國的地盤會越來越大,不可能缺草吃。
諸戎還有這等好事
養一頭成年牛的投入不小,能給牛犢那再好不過了。
他們自己養著種牛,每年下崽,崽子稍微養一養就能送去秦國。既能形成可觀的數量不至于太寒酸,又不用過多消耗自己的草場,何樂而不為
長期進貢的話,秦國也不能真的只進不出,光拿東西不給好處。
所以扶蘇請示過父親之后,定下了以茶葉作為交換物。
茶早在神農時代就被華夏人充作藥用,后來西周、東周都有對茶樹培育的研究。直至戰國末年,至少在他們秦地,吃茶已經成為了貴族間的常見現象。
別以為只有游牧部落缺少茶葉補充維生素,其實秦人也缺。秦國先祖剛開始也是在關中以西的地區發展的,后來雖然得了關中作為封地,但那時的關中還不是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