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子以養馬受周天子賞識,定居地又在如今戎狄肆虐的區域,可見秦國先祖走的是游牧的路子。
加之秦國常與戎狄交往,風俗受其影響嚴重。底下百姓還能挖挖野菜補充維生素,貴族可不吃野菜,桌上以肉食為主,可不就要靠吃茶來補充嘛。
秦人自己嘗過吃肉太多的苦,又見識過了茶葉的妙用。扶蘇一說用茶來換牛,立刻就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只是茶葉價貴,如此交易,成本太高,恐怕換不到多少耕牛。”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憂慮。
扶蘇面不改色
“大秦有巴蜀商人往來齊楚兩地,發現百越那里茶樹眾多。若能在當地制作茶磚,再運來關中,便能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不著急把茶樹移植過來,移植了也不一定便于成活。
而且以后天下都是大秦的,何必多此一舉,將不適合的植物愣往關中種他們的人口種莊稼還不夠呢。
扶蘇對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擴大種植面積必須要等天下一統后人口增長。茶葉這種金貴的緊俏貨容易擠占良田,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哪怕要找地方種茶樹,也該是用六國之地。如此六國耕地減少,也能利于大秦征伐。
只是就目前來看,移植茶樹不如原地制磚,省事不說還便于運輸。
正好東南方向的百越相當于無主之地,只有百越部落待在那邊。倘若秦人擔憂百越之地的瘴氣,也可用百越部落急需的物品同他們貿易交換,讓原住民去制作茶磚。
扶蘇傾向于后者。
瑣事都外包出去,他們大秦只要稍微多出一點成本就好了。如今人手緊缺,沒有什么比人力更值錢。
這件事在大秦朝堂上吵了幾天。
有一部分人認為太麻煩了,直接讓諸戎獻牛就行,何必給他們好處。但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知道這種不給錢的做法長久不了。
所以后頭兩天爭吵的內容主要是拿什么和百越換茶磚。
百越與外界聯系不多,不知道茶磚的價值,大秦這邊出價也就不用那么高。但是百越人也不是傻子,總得拿他們急需的東西,他們才會樂意交換。
最后的討論結果是一位來自齊地的人才提出的,那人投奔大秦之前,家就住在臨近百越的地區,知道不少事情。
他站出來侃侃而談
“百越部落缺醫少藥,他們那邊的醫術十分落后。哪怕當地草藥資源極其豐富,百越人也是空有寶山而不自知,生病后依舊靠巫醫做法祈求病愈。”
百越都說是部落了,可見相對七國來說有多落后。他們在密林中日子不好過,少有耕地,文化習俗也更貼近夏商時期。
倒不是說他們一點正經醫術都不懂,先秦巫醫不分家,大巫們還是懂點醫術的。有一些病能找到合適的草藥醫治,不是純靠玄學。
可還是那句話,百越和中原斷交已久。只有很少的部落與外界有往來,且往來也不算多。
在這種前提下,七國醫術快速發展,百越卻只能自己閉門造車。學不到外頭的新東西,很多病他們是真的治不了。
齊人繼續分析
“我們可以將藥材提前調配好,制作成藥丸,拿去百越交易。如此一來,百越人便猜不透我們用了什么藥物、藥草比例又是如何。”
朝中很快就有聰明人舉一反三。
這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