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實在是搞不懂趙王遷的腦回路。
兩邊的李氏族人都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國家征戰,怎么人家秦王就沒懷疑過隴西李氏叛國呢
人比人得死。
大概這就是悼襄王廢長立幼的報應吧。
越跟趙王遷相處,郭開就越覺得趙國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著急找下家,能在趙國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國當個不一定有實權的高官舒坦
郭開唉聲嘆氣地回府去了,反倒讓暗中盯著他的人覺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擔憂。
這也就是那群貴族不知道當初廉頗歸國失敗是郭開收買了使者干的,不然他們絕無可能這么天真。
回府之后郭開只是冷笑。
整個趙國上下全是蠢貨,唯一有點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
糊弄這些蠢貨,隨便做做戲就行了。他現在表現地越信任李牧,后續處決李牧的時候就越不容易穿幫。
機會很快就送到手里了。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鄲出現過對自己不利的流言,于是戰事上越發盡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只是武將有武將的思維,他們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
李牧覺得自己只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鎮關隘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將秦軍打退,那便萬事大吉。如果局勢好一些,能順便搶幾座秦國城池,便再好不過了。
所以為了大局計,發現秦國派遣小股部隊去打某個沒什么要緊的城池時,李牧穩住了沒有妄動。
打仗很難一座城都不丟,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沒什么險地可以防守。左右這種丟城只是暫時的,等打退了秦軍,輕輕松松就能收復回來。
以往的七國互相攻伐都是這樣的。
一時半會兒的得失做不得數,要看戰事徹底結束之后、談判也完畢了,什么城由誰占領、又有哪些城割讓給誰,那才是結束。
因此丟掉第一座大城時,李牧眉頭都沒動一下。
王翦看他不動作,立刻變本加厲,又分了幾隊兵馬去攻其他幾座城,快速拿下了更多的城池。
秦國一分兵,李牧就覺得機會來了。
敵人主動削減自己的人數,他豈能坐視不理當然要上前去打一波試試水了。
只是這番試探還沒打出結果來,分兵的隊伍居然又回來了。李牧也同一時間收到了那幾座城淪陷的戰報,頓時意識到情況不對。
好歹是大城,就算沒有他李牧的支援,何至于被攻陷得那么迅速
李牧臉色冷肅
“必然是出了內鬼”
估計那幾座城的太守早就有投降之意了,攻打只是個幌子。
可惜了,之前分兵的時候沒能打疼秦軍,現在人家兵力回撤,只怕更難打。
這邊李牧只想到了城主投降的事情,完全沒料到后續還有別的麻煩。戰報遞到了趙都邯鄲,趙王遷直接坐不住了。
“這才剛剛開打,怎么就丟了這么多大城”
趙王遷還特意去翻了往年的戰報,似乎沒有一上來就丟這么多的。就算丟,那也是丟的小城,和大城根本不能比。
趙王遷這下連郭開都有點埋怨了
“相國,你還說李牧沒有二心,這是沒有二心的樣子嗎”
郭開當然不能這就順桿往下爬。
如今的局面能糊弄趙王,糊弄不過貴族。而且趙王遷的不滿也沒有累積到極點,現在就動手為之過早。
因而郭開還是勸道
“武安君或許有他的考量呢,一時得失算不了什么。”
果然沒幾天,李牧的奏報就遞過來了。其中寫明了他懷疑那幾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國,否則不可能這么快就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