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兵仙大將軍,如今還是個五歲小孩,和橋松差不多同齡。
這么小的年紀,也不好直接開始學深奧的兵法。所以扶蘇做主把人送去了六英宮,和公孫們一起上學。
橋松和舜華多了小伙伴,稍稍撫慰了一點失去姑姑陪伴的難過。
自從前年姑姑被他們父親叫去為大秦分憂之后,他們兩個就只能自己上課了。好在六英宮里有不少年齡只比他們略大一些的叔叔和姑姑們,倒是不怎么寂寞。
小韓信雖然年紀不大,卻能看出家教不錯。他的父母不是純粹的庶民,有一定的見識。1
派去淮陰的商隊找到韓信的時候,對方正寄住在表親家中。他的父母似乎是不久前出意外去世了,只給他留了些兵書典籍,家里沒有多少余財。
據說表親家收留他是看上那些書了,這年頭書籍算是一筆不小的財產。雖然韓父留下的書不多,但賣出去也能得到一筆意外之財。
商隊以韓父好友的名義接走了韓信,給了表親家里一點錢。表親一看有錢拿,立刻同意讓他們接走孩子,主要也是不敢得罪這些看著不太好惹的外鄉人。
扶蘇讓小孩住在咸陽宮里,和橋松他們待在一塊兒,秦王政對此沒什么意見。
他聽兒子說過韓信的領兵能力,這么小的孩子養在外面確實不放心。左右宮里已經有這么多孩子了,不多他一個。
韓信就這么在太子宮里住了下來。
小孩子其實是很敏銳的,不像大人以為的那樣什么都不懂。家里境遇的變化,他們能第一時間察覺。
就比如韓信,父母在世時和父母去世寄人籬下之后,他就明顯感覺到了不一樣。表親家對他不算好也不算差,畢竟家里條件也就那樣,頂多保證他短期內餓不死。
大人不會欺負他,小孩子卻不同。有些孩子很會看人下菜碟,發現韓信沒了父母就拿他當軟柿子捏。
于是小韓信只能豎起尖刺戳回去,表現得像是父母在世時那樣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其實這不是調皮,只是單純在自保,讓別人不敢欺負他。
那天面見扶蘇和秦王政時,小孩還沒調整過來。渾身寫滿了防備,像個小刺球。
小刺球還怪可愛的,扶蘇日常喜歡去逗一逗。小孩每日下學就把人叫過來捏捏臉揉揉腦袋,一開始還要偷襲,次數多了韓信就習慣了。
韓信暗暗握拳等我長大捏回來
之所以韓信能習慣這些動手動腳,其實主要還是出在扶蘇的身份上。
去了六英宮上學他才發現,同樣是寄人籬下,住在表親家和住在太子宮,簡直就是兩碼事。
在太子宮里沒有任何人會欺負他,更不敢欺負他。
橋松和舜華沒興趣欺負別人,反而高興多了個一同上學的小伙伴。剩下的侍者則是不敢怠慢太子發話要養的小郎君,對方什么來歷可不是他們管得了的。
如果只是太子宮也就罷了,去了六英宮,滿宮王孫
居然也不敢欺負他,
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韓信發現他跟隨的這位太子殿下,
地位好像特別特別高。
眾人不,那是重點嗎重點難道不是大兄是個魔鬼,沒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無所謂,反正殊途同歸,最后的結果都是韓信可以在咸陽宮里橫著走。
小孩子嘛,想不了太周全。
所以韓信發現這件事之后的第一反應是想試試看太子的底線在哪里,為此他開始帶著橋松和舜華逃課打架。
橋松還好,很有一種身為太子長子的責任感,逃課是不肯的,只有在課間才會屁顛顛跟過去。相比起來舜華就比較捧場了,上課哪有玩耍有意思,所以當然是選擇跟著韓信滿宮亂竄啦。
不能指望三歲的舜華做點什么,她就是個啦啦隊。韓信在前面打架,她在后面喊加油。
這天扶蘇收到了韓信揍了胡亥一頓的告狀。
偏心眼的太子殿下于是問道
“胡亥為什么去招惹阿信”
先生嘴角一抽
“是韓小郎君先動的手。”
扶蘇“我知道,所以胡亥為什么去招惹阿信”
先生
太子殿下一點都沒覺得這么養孩子有什么問題。
他家大將軍天生就桀驁不馴,把人教成乖乖仔那就不是兵仙韓信了。扶蘇也不怕把人寵壞,這點自信他還是有的,回頭好好教導一下三觀就行。
先生們無法理解太子教孩子的邏輯,分明他教太孫橋松的時候就很正常啊。
扶蘇這叫因材施教。
總之先生們管不了,確定了公子的態度之后,選擇不再多管,畢竟管了也是自討苦吃。
晚上回到太子宮,扶蘇看見韓信帶兩個孩子出去野了一圈回來。吩咐人去準備沐浴,期間拉著韓信問起白天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