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操控輿論,本來是想鞏固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就算迷惑敵人,迷惑的也是楚魏齊這二個還算有反抗之力的諸侯國。
萬萬沒想到啊,第一個上當的是燕國。
燕王喜命人快馬加鞭地送來了厚禮,請太子扶蘇在秦王政面前替他們燕國美言幾句。
實在是最近駐扎在易水的大軍“異動”有點多,多到哪怕秦國分明發兵攻打楚國北部了,燕國還是不安心。總覺得下一刻秦國就要不管不顧雙線開戰,一口氣打兩個國家。
扶蘇看著厚禮中那盒自己前些天還在惦記的高品質珍珠,語氣和善地答應了燕國使者的請求。
使者高漸離五體投地,聲音哽咽地表示太子愿意施以援手,燕國上下感激不盡。
扶蘇的目光掃過他不自覺攥緊的拳頭,眼神漠然。
但說出口的語氣卻很和煦
“燕使言重了,這件事本就很好解決。秦燕一向是盟友,秦國自然不會輕易興兵伐燕,大軍異動不過是為了應對代地的趙國罷了,還請燕王不必多慮。”
高漸離的身體僵硬了一瞬。
他聽懂了,太子扶蘇的意思是他們秦國就是在嚇唬燕國。沒錯,他們根本懶得打燕國,只是單純嚇唬一下而已。
可是高漸離不能翻臉,還要姿態謙卑地表示
“燕王怯懦,還請太子相助。”
別再嚇了,燕國上下快被嚇死了。
扶蘇見他著急,從善如流地站起身來
“也罷,那我這便去求見父親。”
秦國太子不疾不徐地從伏跪在地上的燕使身邊走過,絲毫不擔心使者會突然暴起傷人。
上次能讓荊軻攜帶兵器入殿,那是秦國故意的。這一回高漸離進來之前仔細搜過身,一根針都帶不進來。
這讓高漸離覺得十分屈辱,偏偏有荊軻那件事在前,他沒有任何理由反抗。而且他本來就是為了燕國子民來求饒的,更不敢得罪秦國太子。
聽著腳步聲漸漸遠去,高漸離才終于直起身來。
秦國太子表面上裝得謙和溫柔,實際上還不是高高在上他伏在地上這么久,也沒見對方說一聲不必多禮。
可恨他還不能輕舉妄動,為荊兄報仇。燕國的安危捏在對方手中,自己除卻低二下四別無他法。
燕王也可恨,為了自己保命殺害了賢良的太子
高漸離才不信市井之中的傳言,太子準備的匕首不可能有問題,一定是秦國故意想看燕國笑話。
太子丹和荊兄分明是為了天下大義刺殺暴君,結果現在卻反而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笑柄,再沒人稱贊荊兄的英勇無畏。
高漸離聽說這件事時目眥欲裂,恨得幾欲咬碎牙齒。
可嘆荊兄一世英名,竟毀于此地。
游俠重義輕利,名聲比命更重要。高漸離絕不愿見到自己的結義兄長一輩子背負這樣的笑名,所以他主動爭取到了這次出使秦國的機
會。
回到使者居所的高漸離掀開衣袖,看著自己手臂上刻著的“忍”字,告訴自己不能輕舉妄動,要等待時機。
荊兄刺秦失敗是因為低估了暴秦的掌控力,秦國法度嚴明,不像燕國那樣處處是漏洞。而且那個時候擊殺秦王確實用處不大,刺秦成功恐怕也能為其他五國做嫁衣。
但自己不同,高漸離已經吸取過教訓了。
他眼瞧著秦國不會停手,接下來肯定要和楚國打個你死我活。現在不就已經在進攻楚國北境了嗎
楚國軍事同樣很強大,經歷過趙國李牧一事,肯定不會重蹈覆轍自滅名將。如此,兩國交戰很有可能兩敗俱傷。
那就是高漸離等的好時候
秦國將楚國打殘了,韓、趙被滅,秦國自己也元氣大傷。他再想辦法刺殺掉秦王和太子,燕國就可借此機會崛起,稱霸六國。
當初秦國兵多將廣,秦王死了他們可以興兵復仇,可以后就不一定了。沒兵沒將,只能被迫忍下刺殺的這口氣,根本別想報復燕國。
高漸離深吸一口氣,拿出自己的筑來到庭院中,坐下擊奏起來。
他需要通過音樂平復內心,也需要示敵以弱。他知道附近肯定有很多秦人在監視自己,他不能露出任何破綻。
想要刺殺秦王和太子并不容易,高漸離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把武器帶進去。所以他決定另辟蹊徑,利用自己的音樂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