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朝堂完成了新一次的權利洗牌,在張良的暗中推動下,以郭開為首的利益集團被漸漸拔除。
郭開本人意識到了不對勁,但舉目四望皆是敵人。無論趙人、秦人、還是韓人,似乎都有動他的理由,根本找不出罪魁禍首。
而與此同時,遠在魏國境內的大秦軍隊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河網改造。
之前說過,魏國都城位置不好,容易被水淹。但其實當年魏惠王把國都遷到這里,倒不是純粹的人傻。
河流能被秦軍利用,當然也能反過來被魏國利用。
魏惠王一開始的設想是利用大梁附近發達的水系作為支援的途徑。那些縱橫交錯的河網就是天然的運輸補給線,可以迅速從周邊城池以船運的形式不斷向國都士兵和糧草。
為此,他將大梁建設得城高墻厚,就是為了在敵軍的圍攻下能堅持得更久。只要能耗到援兵走水路抵達,敵人就不得不選擇撤兵。
敵軍能堵住所有陸地上的道路,難道還能把每條河都封死嗎他們總不能還帶大量船只前來攻魏吧
而且密集縱橫的河網也能成為阻擋敵軍前進的障礙。
所以上百年來,大梁都十分穩固。屢屢被敵軍圍困,卻能靠著河網完成持久戰,甚至是反殺。
秦軍吃過很多次河網的虧,為了解決這一動態支援的困局,秦國選擇了逐個擊破的方法。
自秦王政三年開始,秦國開始不斷侵吞魏國土地。幾乎年年發兵攻魏,總不能只是為了占點便宜,顯然有更深遠的考量。
如果仔細研究秦人的行軍路線和攻占下來的城池就會發現,秦軍的目標是大梁周邊的重點城池。
秦國放棄了直接攻占大梁,轉而先斬魏都的羽翼。
大梁再能撐也是有限度的,既然它要靠援兵,那就讓它沒有援兵能夠抵達。無法阻隔水路,就把水路另一頭的城池搶到手里。
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大梁周圍再沒有能迅速趕到都城支援的城池之后,大梁就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孤城。
不僅如此,秦軍還能通過改造河網來阻斷航運。
以這種方式操作的話,都不一定非得占領城池,在城外自顧自地施工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魏軍又打不退秦軍,只能干看著。
等秦軍撤退了,魏人倒是能改回來。但考慮到魏國年年被打,還真不一定有那個閑工夫去修河道。
更何況,不是所有人都目光長遠。倘若附近城池的城主不了解河網對大梁的重要性,恐怕也不一定愿意出人出力去修。
時至今日,秦國的前期部署已經基本完成。
王賁率軍深入其中,憑借著秦國反復在魏都附近晃悠的經驗,迅速把控住了要道和要塞。
原本護衛大梁的河網,如今盡在王賁的掌握之中。只要再完成最后的河流改道,就能開啟水淹大梁的最終決戰。
王賁來信表示,最多再有半個月,就
能完成全數的河水引流。到時候以黃河、鴻溝兩河之水灌入,
再以堤壩延緩積水流走的速度,
必能拿下魏國。
黃河水量有多大自不必說,鴻溝也不是什么小溝渠。它是聯通黃河和淮河的一條人造運河,所以它引的其實是淮河水,這又是一條史上有名的大河。
這次的戰役扶蘇再沒機會偷溜去前線圍觀了,所以只能全權交給王賁。
大梁城中能活下來多少庶民,全看王賁的運作。扶蘇十分放心,因為王賁只會比他更愛惜手下的秦兵,一定會量力而行。
半個月后,兩河之水正式灌入大梁附近。
大梁城高,但它只有城墻高,城內建筑還是正常高度。積水緩慢地從縫隙中滲入城內,以這個速度要不了多久城內居民就要被迫上房頂了。
上一世秦軍并不管魏人死活,以迅速破城為目的,沒有刻意控制過積水深度。這次王賁特意請了術數家隨軍,進行了專業的測算。
墨家弟子隨行,提醒將軍
“雖然我們可以把積水深度控制在不完全淹沒房屋的程度,但在積水淹城幾個月的情況下,堅固如城墻都能坍塌,更何況是里面的房屋”
現在庶民可以呆在房子上躲避積水,等房子塌了,還是會有死傷。
魏國貴族顯然也想到了這方面,所以他們率先霸占了高聳的城墻,不許庶民上來搶占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