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出身的墨家弟子對此十分看不過眼,已經私底下罵了好幾場了,恨不得那些魏國貴族當場淹死。
其實也有人對王賁淹城的行為心生不滿,畢竟最后遭殃的是庶民。可戰爭就是要死人的,不是魏人死就是秦人死,為了秦軍不得不做出取舍。
這部分墨家弟子沉默地埋頭研究著攻城器械,試圖做出能提前破城的利器,好趕在房屋坍塌之前救出那些庶民。
名家弟子跑去看了兩眼,覺得不太靠譜。說了幾句風涼話,結果被趕出去了。
王賁其實有點煩這些百家弟子。
打仗這種事情,有他們兵家的人不就完了。帶上術數家是為了測算積水深度,帶上墨家是為了現場組建攻城器械,畢竟有些器械還是拆成零件更好攜帶。
其他的那些什么名家之類的,你們來干嘛的耍嘴皮子搗亂嗎
偏偏因為他帶上了術數家和墨家,其他家也非要派個代表跟來。承諾說可以被看管著,絕對不鬧事。
行軍大事豈能兒戲,原本王賁是不想搭理他們的。
但不知道王上怎么想的,居然同意了。說是讓各家都派幾個人過去看看,或許能出點有用的主意。
人多了,想出來的辦法也多,這點王賁當然懂。
可他覺得與其帶上百家,還不如把將軍全帶上。同樣是人多,將軍們好歹全是懂行的。
可惜王上的決定他不敢違背,只能嚴令軍士看管好這批不安分的家伙。聽說名家弟子去招惹了墨家弟子,還得派個人去訓斥一份,讓他們沒事別妨礙墨家干正事。
名家弟子很不服氣,接連和墨家弟子還有王賁派去的將士吵了兩架,倒是吵出火氣來了。
不是說他們名家沒用只會耍嘴皮子嗎那他們就幫忙想點辦法,證明一下耍嘴皮子也是有用的。
他們廢寢忘食地觀察了好些日子大梁城中的情況,最后磨著墨家給他們做了個防護能力極高的船只。接著換上全副武裝的護甲,劃船靠近了水中的大梁城。
城墻上的魏國士兵看著這個靠近的一艘小船,有點搞不明白這是要干什么。
考慮到可能是秦國派了使者過來招降,不殺使者是戰場默認的規矩,所以沒有輕易拉弓射箭。
先談談,談崩了再打。
魏國將領出面,揚聲問道
“來者何人”
他其實不想和秦國使者談判,奈何魏王已經嚇破了膽,催促他前去商議。
魏王自己是不敢過去的,貴族們都躲在城墻最靠里的那一側。生怕秦國往上面射箭,流矢會擊中自己。
其實大梁城高,秦國的弓弩不一定能射上來。就算能射得上來,前面有那么多士兵擋著,貴族們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奈何貴族就是怕死,分明不會打仗,鎧甲之類的護具倒是準備得齊全。魏兵自己都沒配齊鎧甲呢,貴族倒一個個穿得嚴嚴實實的,也不怕士兵怒而嘩變。
名家弟子正是看見了這些,才胸有成竹地過來談離判間。
可惜在場沒有縱橫家的弟子,否則他們才是最擅長搞外交忽悠的。名家一般只進行理論辯論,專業不太對口。
但縱觀百家弟子,除了縱橫家,也就剩他們嘴皮子最利索了。硬著頭皮上吧,反正要給名家爭口氣。
于是為首的弟子安全起見選擇了躲在船艙里,拒絕出去,然后隔著厚實的木門進行喊話。生怕聲音不夠大城墻上頭的人聽不清,還騷擾墨家研發出了個木質擴音器。
墨家你們好煩
魏軍就這么看著下頭的小船里一個人都沒出來,船頂有個喇叭狀的東西在發出聲音。
名家弟子說
“我們是來勸降的。”
士兵立刻就要射箭。
投降什么投降,他們才不投降。秦人竟然用水淹這么陰損的法子,他們絕不妥協。
將軍阻止了士兵的動作,他想聽聽秦使打算怎么勸他。威逼還是利誘
王賁也遠遠盯著。
反正勸降之類的操作肯定要進行的,這是正常流程。打仗又不可能光圍著什么都不干,就等著城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