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還不能弄死不安分的楚侯和趙國貴族,但讓他們沒空繼續折騰那些事情還是不難的。
人有精力搞事,必然是吃得太飽了18,餓兩天就好。
燕王喜和趙國貴族住在一塊兒,眼睜睜看著秦人居然不給趙人飯吃,嚇得本來就不大的膽子越發小了。
以前他還會抱怨兩句秦王不肯放他回燕國,現在是一個字都不敢說了。回不回燕國有什么要緊的,不被秦王活活餓死就算不錯了。
不能抱怨秦王,那肯定得找別的目標發泄一二。燕王于是罵起了自己的不孝子,對于新任太子居然不著急接親爹回國十分不滿。
要是燕國那邊發話了,向秦國遞交了請求歸還燕王的國書,哪怕秦王不肯,燕王喜也能自我安慰一番。
然而事實卻是,燕國安靜如雞,屁都沒有放一個。太子甚至已經開始張羅繼位大典了,想干脆自己當燕王。
不過最終還是被臣子勸了下來,因為現在當上燕王,很可能燕國的亡國之君帽子就要扣在太子身上了。
太子瞬間警醒
“愛卿此言有理,還是先觀望一番吧。”
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燕國危如累卵,殿下合該早做準備。若秦國攻破都城時您只是個太子,以后的日子恐怕”
這人的未盡之意顯然是,當上了燕王,哪怕是個亡國之君,秦王好歹會給您封個侯。參考韓侯那樣,只要燕國臣子爭氣,您就能繼續過上富貴無憂的生活。
可若您只是個尋常的燕國太子,那就沒有爵位晉封了。不信看看各國公子,待遇也沒比貴族們好到哪里去。
他的這番分析雖然扎心,卻很現實。哪怕臣子們聽著覺得刺耳,還是得承認他說的沒有錯。
忠心耿耿的燕臣呵斥道
“休得胡言燕國還在呢,爾等莫非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亡國了”
方才那人冷笑一聲,根本不怕這人扣的帽子。這個時候再做出這副模樣給誰看啊,自欺欺人也要有個限度。
燕國太子果然沒有降罪,而是長嘆一聲。
他搖了搖頭
“只顧自己享福,不管日后的名聲,我做不到,此事不必再提。”
燕國游俠義氣之風盛行,所以哪怕太子對韓侯的待遇瘋狂心動,他也不能為了這個就背上亡國之君的罵名。
而且話說回來,燕國如今有為的臣子不少都很看重名聲。他現在登基為滅國后鋪路是高興了,到時候臣子氣得不肯為他事秦,那他也過不上韓侯那樣的好日子啊。
孰輕孰重太子還是分得清的,他決定在秦人打來之前盡可能地籠絡住那些臣子。這樣只要他愚蠢的老爹惹怒了秦王,秦王也很有可能會處置掉燕王喜,換他這個燕國太子來當燕侯呢。
太子心里打著各種小算盤,嘴上卻不能說出來。表情還要一臉凝重,仿佛真的在為燕國的未來而憂心。
次日早朝,太子就對
滿堂臣子表示,自己肯定是不會在這種時候趁虛而入奪取王位的。不僅不登基,他還要向秦國修書一封,請問秦王能否歸還他們的大王。
臣子都是聰明人,哪里看不出來他的意圖。
修書注定得不到放人的答復,所以現在送一封國書過去,不過是為了堵住悠悠之口而已。免得有人指責他不孝敬父親,順便還能拉攏一波燕王喜的心腹。
退一萬步講,就算秦國腦抽選擇了放人,他這個太子也撈到了足夠的好名聲。燕王回來了他照樣能架空對方,就像之前把人強押去秦國那般。
太子還表示,雖然燕國積貧積弱,恐怕打不過秦國。但他是不會向秦王投降的,他愿意與燕國共存亡,抗擊到最后一刻。
不投降會導致他被抓去秦國后日子難過一些,不過等真的到了秦國,他完全可以私底下向秦王投誠,想來也不遲。
至于什么和燕國共存亡,聽聽就好了。他自殺的慢一點,不就能在成功自殺之前被秦人俘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