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湖南靠著鐵路發展起來了,江西自此淪為沒有存在感的地界,落后了許多年。
但在先秦時期,兩省都是如出一轍的窮鄉僻壤。
部分楚國貴族看重了兩地完美的地形,做了楚王沒做的事情他們想占據這群山中的平原地區,自立為王。
結果被秦國打得節節敗退。
扶蘇早知這里的地形不利于攻方,提醒過作戰的將領們。兩地山脈畢竟不像關中,朝東的入口真的就一個函谷關,你守這個關隘那我走另一條就是了。
秦軍從巴蜀出發,便能由西過重慶入侵湖南。借道百越,也能自東由浙入侵江西。
兩地的山脈是一堆不同的小山脈集群而成的,不是完整的一條。那么山脈和山脈之間,必然存在天然的通道,頂多就是有點繞罷了。
秦王政看罷地形圖,說道
“東側的九江郡比西側的長沙郡,似乎平原更多”
地形圖是根據扶蘇的回憶和楚地戰報、官署統計一起繪制而成的,還原度極高。
扶蘇點頭
“長沙郡平原占比只有七分之一。”
而且設置九江郡時,不僅包含了江西,還有安徽湖北等部分區域。九江九江,看這個江數就知道占地面積不會小。
秦王政這么劃分有他自己的考量。
這里頭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劃分三晉郡縣時,自西向東分出了三川郡、潁川郡、淮陽郡和四川郡。
這個四川郡在安徽北部,而后世的四川省則被東西一分唯二,劃為了西邊的蜀郡和東邊的巴郡。再往東的重慶所在區域擴大了一些,單獨劃了個黔中郡出來。
陜西則是一分為三,從北向南分別為上郡、內史、漢中,都城咸陽在內史。
當初滅韓的將軍騰早就被調入關中,如今正任職內史。這位將軍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顯,但能給國都所在的郡當郡守,顯然是個隱藏的秦王心腹。
扶蘇和父親商議道
“九江良田眾多,地形也更規整一些。分發給魏國庶民耕種,可使魏人歸心。此地也好征伐,有百越駐軍盯著,不易生亂。”
之前說過,楚南地區的氣候北邊人難以適應,特指的
就是湖南江西這兩個省份。
零度線由黃河流域南移至長江是后來的事情了,此時的長江流域氣候偏熱帶。在沒有辣椒這種作物存在的情況下,還有重重山脈阻隔海風,可想而知兩省日子有多難捱。
靠東的九江郡稍好一些,靠西的長沙郡還多了個自己和九江之間的屏障阻隔。相比起來,還不如沿海的百越舒坦。
扶蘇的意思是,既然安排楚人在楚南耕作,不如就全數安排在長沙郡。至少將一個九江空出來,分而化之。
先徐徐同化地理條件更好的九江,再以包圍的勢態同化剩下的長沙。
長沙郡丘陵多、良田少,哪怕里面的楚人被鼓動集體造反了,沒糧就是最大的短板。更何況,東、西、北三處都是秦地,可以率兵直入。
相反,九江郡東臨浙閩百越,南臨兩廣百越,就能給楚人更多逃竄的余地。
這些都是上輩子一點點試錯出來的寶貴經驗。
當初他們就是想得很好,覺得不如把楚人都分隔開來。這里放一點那里放一點,總比楚人聚眾聯合要好。
結果卻是這里的楚人說動了這里的其他六國民眾造反,那里的楚人又說動了那里的民眾造反。始皇一駕崩,多點開花,朝中又有趙高胡亥試圖篡權,內憂外患齊齊爆發。
說實話,當時始皇駕崩得有點突然。
所幸扶蘇坐鎮咸陽,李斯在外鉗制住了趙高,嶺南的趙佗得到太子下達的命令第一時間由南攻北,打擊了楚人氣焰。
局勢看似危急,其實大秦完全可以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