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初扶蘇也懷疑過父親為何突然沉迷修仙,試探過是否是因為自己的緣故。但始皇帝卻否認了,還說是他自己留戀人世。
當時始皇帝確實看著十分蒼老,常年操勞也沒有好好保養,四十多歲的人仿佛已經步入老年。
扶蘇見父親情緒穩定,沒有焦急之色。多番試探無果后,只得信了。
始皇刻意去研究了燕昭王那等當真沉迷尋仙的國君,都是如何行事的。學著他們的樣子寵信方士,竭力偽裝成尋常迷信之人的模樣。
可人是很難一直沒有疏漏的,好幾次險些被太子看出端倪來。所幸不久之后盧生就提出了避世修行的法子,建議始皇帝不要讓旁人知曉自己的行蹤。
這種操作對于尋常帝王來說就是找死,臣子都見不到皇帝了,你還指望他們繼續忠心嗎
總會有人生出野望,偷偷架空皇帝的。
有些人這么干,大權還握在自己手里,是人家厲害。其他有樣學樣的,基本都把自己坑進去了。
而且有的皇帝只是不上朝,不代表臣子完全見不到他。和盧生提出的這種連丞相都不許窺探帝蹤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始皇帝到底不是尋常帝王。
哪怕不見臣民,哪怕所有奏折都要經過層層關卡才送入他手邊,他也有自信把控朝堂,鎮壓住一切有異心的人。
但他有本事,并不代表這樣的操作是沒問題的。
臣子習慣了長期見不到陛下,哪天陛下駕崩了,左右之人只要有心隱瞞,就能順利瞞天過海長達數月,甚至篡改遺詔。
歷史上始皇帝駕崩后就立即被這個大坑給反噬了。
要不是當時他身邊還有個李斯,如果單單只有趙高的話,你猜趙高會不會假裝始皇還在,然后自己掌控皇帝權柄
最后那幾年始皇帝都開始有些喜怒無常了,很多事情做出來臣子們都不覺得奇怪。就算露餡了趙高也不怕,再扯個借口偽造遺囑就是了。
不過李斯在也沒什么用,趙高換了個委婉的方式,把胡亥這個傀儡皇帝推上去,照樣達成了目的。
當然,同人文中的始皇帝敢做這么危險的事情,底氣可比正史上的始皇帝足多了。
畢竟他還有個優秀的太子在。
太子對父親太過了解,不會被這些小人的手段蒙蔽。
始皇帝當時隱約察覺到了盧生有問題,但他并不是十分確定。
盧生到底是當真為了獲取利益才這樣忽悠皇帝的,還是他與六國余孽或者是與趙高之類有異心的臣子勾結,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好。
于是始皇帝將計就計同意了這個提議。
一來,他有太子穩固朝局,短時間內不怕出問題。
一來,他想死馬當活馬醫,萬一這種修行方式真的有效果,能救兒子呢
三來,他被太子盯得太緊了,險些被識破。再這樣下去遲早露餡,不見太子正好可以
協助他隱瞞真相。
四來,他順著盧生的意思避世,就可以行釣魚之策。若誰真和盧生勾結,定然會抓住機會叛亂,他便可順藤摸瓜清理一番了。
然而最后的結果卻是盧生確實沒和誰勾結。
他甚至都沒等過去幾年,就因為擔心自己煉出的復合藥因不曾試藥就獻給帝王、此舉違背秦朝律法,會被捉拿治罪,干脆逃之夭夭了。
始皇帝
感覺防備了個寂寞,盧生竟然真就是個單純的方士。
始皇帝甚至開始懷疑,盧生提出避世的法子,是為了給自己的復合丹藥打掩護。旁人見不到皇帝,自然就不知道皇帝吃的丹藥是復合藥方煉制的,也不會知道他盧生犯法了。
盧生逃走后,始皇帝因為他誹謗自己捉拿了許多在咸陽城中妖言惑眾的其余方士,還有一些則是刻意散播謠言的六國探子。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抓后互相檢舉,一并牽連出來的。
他將這些人關押在咸陽牢獄中,而后又在太子的勸說下把人送去邊境修長城。
太子說的對,這些人都是男丁,殺了可惜。不如拉去干苦力,還能廢物利用。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扶蘇和正史上公子扶蘇的區別。
史記記載歷史上這些人被抓后“皆阬之咸陽”,并且廣而告之,警告天下人不要學他們。之后“益發謫徙邊”,也就是貶職之后發配邊疆。
但是正史上的始皇帝遭到了公子扶蘇的勸阻,扶蘇認為這樣的懲罰太重了,會導致人心不穩。希望父親為了治下安穩,可以減輕一些處罰。
除此之外,扶蘇還提到了“遠方黔首未集”,說的是邊境的庶民還沒有徹底歸附大秦。
扶蘇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把這么一群妖言惑眾的人送去邊境,恐怕會反而給他們創造了煽動人心的最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