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戎人往西羌跑,對他們自己來說應該叫南下。
嗯,或者說南上
其實真正在正兒八經的新疆地區活動的部落目前還沒怎么感染瘟疫,瘟疫的蔓延區域在青海這邊。
大秦往西走的商路是先進入青海,再往西北去新疆,接著往西進入中亞的。秦朝的領土目前還沒囊括青海,依然在高原之下活動。
介于青海也是高原,在這里生活的戎人過不下去要往西羌跑,難度倒是不怎么大。他們去了西羌之后想要適應當地的海拔會比中原人容易,否則也不會跑去那邊避難了。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這里有個比較大的勢力叫月氏。
目前的月氏還沒發展到后期稱霸河西與敦煌、能成為匈奴勁敵的程度,他們還只是戎人中較為強大的一支。
月氏算是附近部落里反應最聰明的了。
大部落有大部落的好處,能調動更多的人手做出更好的應對。所以瘟疫很快在月氏中控制了起來,不像別的部落那么嚴重。
介于這一點,月氏便沒有放棄好不容易找到的棲息地跑路。他們現在駐扎在某個鹽湖附近,仗著鹽湖里的純凈湖鹽和西邊做起了賣鹽的生意,還挺聰明的。
靠著鹽湖,月氏不需要自己辛苦跑商,只要等商人路過就行了。
青海這里鹽湖很多,月氏目前沒能占據全部鹽湖,但也占據了數量可觀的一部分。附近的部落能在別的地方尋到鹽自給自足,不會找月氏買鹽,可西方的商人和大秦的商人就不一樣了。
這兩邊都是路過的,又不定居在青海。他們不可能留在這里慢慢搜尋鹽湖,最快的方法莫過于找地頭蛇買鹽,再帶回國內倒個手賺差價。
尤其是西方,
他們的錢可太好賺了。
倒是大秦似乎不怎么上這個當,月氏懷疑秦人尋到了其他鹽湖,在自己采鹽販售。
月氏知道海鹽和井鹽不如湖鹽純凈,秦人絕對不可能因為有這兩種鹽就不買湖鹽。湖鹽的雜質和苦味可比另外兩種少多了,拿回去稍微精煉過濾一下,就能出細鹽。
貴族們能吃上更好的鹽,就絕不會委屈自己。
但秦國商人并不熱衷從他們這里買鹽回去售賣,顯見是有別的純凈鹽獲取渠道。
做不了秦國的生意實在遺憾,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月氏還沒到能霸占全青海鹽湖的地步,和大秦對上實在沒什么勝算。
月氏所料不錯。
秦國確實找到了個不錯的鹽湖,并且據為己有了。這個鹽湖離大秦國土還很近,就在出隴西之后沒多遠的地方。
隴西西出一段距離便是青海湖,當地稱之為仙湖。青海湖的西南邊有個大型鹽湖,沒有名字,只稱鹽池。
也就是后世出名的茶卡鹽湖。
仙湖鹽池產出的鹽味甘美,頗受陛下和太子的喜愛。且它極易開采,只要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下面就是天然的結晶鹽。
歷史上這個鹽湖引起過許多爭端。
隴西兵馬以“維護商路安全”為借口,直接駐扎在了附近。因為這里確實是西域商路的沿線,而且距離大秦很近,倒是沒怎么遭受懷疑。
大家都以為秦人是為了保護商隊才在家門口陳兵的。
除非像月氏這樣做賣鹽生意的,才會四處打聽各地的鹽如何,尋常部落誰知道海鹽和井鹽雜質多啊
他們內陸的一直吃的湖鹽,以為天底下的鹽都這樣呢。
那鹽湖原本是一個部落占據的,秦人搶了他們的地盤和鹽湖,他們也敢怒不敢言。收拾收拾跑去別的地方駐扎了,反正青海鹽湖多的是。
沒人覺得這有什么,青海當地的部落自己就會為了搶鹽湖打起來,大家都習慣了。
不過秦人多的是取鹽的途徑,聽聞海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想來秦人應該不稀罕這鹽湖吧
那部落就是這么想的。
懷疑秦人搶他們地盤是看這里地理位置不錯,又被他們休整過可以直接拿來駐扎。至于后頭的鹽湖,倒是沒太在意。
因為部落自己都沒在意這個,也就沒往外頭說。月氏的勢力范圍距離這里有些遠,不曾打探到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