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郡尉懶得折騰,有些士兵也懶得折騰。他們覺得天天在軍營里操練操練就能吃飽飯挺好的,為什么要吃力不討好地去剿滅匪徒
很多士兵并不是就近服兵役的,他們的家鄉離他們服役的地方有些遠。若是為了家鄉,或許就肯出力了。
那么讓士兵就近服役可不可行呢
不是有個說法,士兵在守衛自己家鄉的時候,會更加賣力嗎
確實,很多鄉間自發組成的民兵有時候戰斗力比尸位素餐的正規軍還強。但也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在家鄉附近參軍有好處必然也有壞處。
其一,家鄉就在附近,倘若有誰意志不堅定特別想家,偷偷溜回去會很方便。到時候你要怎么分辨他到底是真的逃兵,還是單純只為了回去看一眼
按照秦朝律法,大概率就是直接當成逃兵處理了。因為他的一時沖動,全家都要獲罪。
其二,一旦叛軍在郡內出現,很有可能就近挾持當地庶民作為人質。
為了保護家人,士兵確實會勇往直前。可一旦家人被敵方抓住,恐怕他們也會極快地倒戈向敵軍。
本來就近征兵,征來的就是六國舊民。結果本國的貴族起兵造反了,說不定都不用強行抓人,父老鄉親直接就跟著貴族一起反叛了。
敵軍頭領是故國的貴族,敵軍士兵都是自家親友,那還打什么
所以不僅不能讓這些庶民就近服役,還得送遠一些才行。像楚地這樣不太安分的地區,郡尉手底下的基本都是老秦人。
說實在的,老秦人大多不缺地。家中總有長輩在滅六國時立過軍功,剿匪的那點功勞太少了,根本看不上。
倘若
剿匪輕松一些也就罷了,偏偏匪徒很難找。
邊軍為什么不嫌棄匪徒難找呢
主要還是因為邊境的匈奴更難找。
匈奴時常隱匿在大漠和草原之中,要追蹤他們的行跡并不容易。然而邊軍作戰時是不會一直固守不出的,擊潰匈奴之后難免要追擊逃兵。
如果連藏在山林里的匪徒都找不到,那還指望什么找匈奴在山林里尋人總比在漠原里尋人簡單。
邊軍守將甚至把這個列為了一則訓練項目,是實打實沖著練兵去的。
始皇沉吟片刻說道
“既如此,日后征來的新兵不如直接交給特定的軍中部門進行訓練。”
其實大秦以前也有新兵的訓練部門。
年輕男丁到達一定年歲之后,第一次服兵役就是去本地的新兵營。這次過去是訓練為主,大概率不會直接上戰場殺敵。
經過一兩年的訓練,服役時間結束,就放歸家中去了。等到下一次服兵役時,才會作為老兵派往前線。
老兵的服役時間也有限,超過一定次數就不會再征他們去服役,除非遇到了士兵人手不足的情況。
可是計劃很好,總是趕不上變化的。
大秦一直到滅六國為止,消耗了大量人口。畢竟滅六國之前,大秦也沒閑著,隔三差五就發動對外戰爭。
到后期都開始在三晉故地征兵攻打楚國了,可見確實缺人。
因此新兵的訓練時間就難免縮短一些,稍微訓一訓,直接派往前線。甚至人手不足時,干脆就不訓了。
反正上了戰場也能磨練人。
到了天下一統后,之前因為戰亂導致的混亂現狀還是沒有得到改善。大秦需要改革的地方太多了,有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部分便被延后處理。
如今太子提起,始皇帝便想起這一茬。他打算將原本的新兵訓練改一改,就照著這個來。
正好之前的新兵訓練也是在本地訓,那就順手把本地的匪給剿了。
大秦往后很多年,大概率都是在進行對游牧民族的戰爭。尋人是個很重要的技能,先讓他們在山林里練一練也好。
扶蘇聽罷點點頭
還是父親想的周到。”
這些新兵本就不參與本郡的平叛,哪怕遇到叛亂,跟他們也沒關系。所以讓他們在本地訓練不僅方便快捷,還能非常積極地為父老鄉親剿滅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