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算是盡量發揮了本地當兵的優勢,規避了相應的劣勢。
等到新兵訓練結束,里頭很多人的下一次服兵役大概率并不會被派去邊郡。
大秦如今國土廣袤,像是楚南那里的役兵派去北境并不合適。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而且離家太遠也容易惹人怨懟。
所以這些人應當還是會被充入郡中的守軍里頭,防備各地叛亂。
真正會派往邊塞的,自然還得是離得近的郡縣中人。
但這不代表他們學過的尋人就沒用了。
恰恰相反,這個技能非常有用。
反賊也愛藏匿在山林里伺機而動,后續戰敗后潰逃也會往山林里逃,淪為匪徒。
且平叛和剿匪是兩個不同的優先級,給的軍功和獎勵也不可同日而語。讓郡兵去剿匪他們可能不怎么積極,但是讓他們去抓叛賊他們必然非常主動。
更何況,即便他們一輩子沒遇到叛亂,學習山林生存、追蹤、尋路之類的技能難道就浪費了
看看先秦時期的森林覆蓋率吧。
尋常庶民也是很可能不小心迷失在山中的,村中有個懂行的,到時候救人都方便很多。
技多不壓身,學了總比沒學好。
扶蘇提筆將這些內容記下
“既如此,日后新兵訓練安排特定的將領負責,邊郡就不插手了。他們只管對外作戰和戍守邊疆就好,也免得總被彈劾。”
始皇頷首
“待到月氏被拿下,還可以安排士兵去高原上操練。”
光在大秦境內操練不是很夠用,對付西羌還得去高原特訓一番。
扶蘇于是又補了幾筆。
車中有楊端和派來的副將隨行,是給二位君上做導游的。此前一直默默聽著君上商議細節,時不時給出一點建議。
他等太子殿下寫完,斟酌著開口
“軍中時常能發現一些好苗子,只不過不擅長領兵,當個親衛卻很合適。可,將軍們身邊用不上那么多親衛。”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會在服役結束后放歸家中的,有一部分表現優異的,會留在軍中任職。
比如能當將領的,留下來統兵了。又比如戰斗力強悍的,留下來當親衛了。
副將在軍中待久了,他漸漸意識到其實軍中制度有點問題。
優秀的苗子太多,不想個新的法子利用起來,實在浪費。
那種臨時型的役兵似乎心思不在軍中,更盼望著早點歸家。相比起來,一心在軍中扎根的士兵打起仗來會更盡心些。
還有就是士兵經過新兵訓練之后,就放歸了。等隔兩年再服役,之前的訓練不知道還能留下多少印象,不如訓練完直接去服役好。
扶蘇前世也聽韓信抱怨過類似的事情。
他若有所思
“若將幾次兵役合為一次,新兵訓練結束直接正式參軍。待過幾年服役結束回鄉,便不用再煩惱兵役之事,確實方便一些。”
始皇冷靜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難點
“男丁服役時年紀尚小,這個時期學習技能和鍛煉筋骨較為合適。可如此一來,他們大多還未成家,倘若后續戰死沙場,就要斷了血脈了。”
大秦為何把新兵訓練和后續服役分開就是打著讓他們趁年輕先訓練,然后歸家成親生子,等有了兒女再繼續參軍的主意。
扶蘇聞言吐槽了一句
“因而大秦寡婦極多。”
剛生下兒女沒幾年,丈夫就因為打仗沒了。自己孤兒寡
母拉扯大小孩,日子可不就難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