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柳翠微答應了,吳蔚心頭一松。
柳翠微趁機說道“從明天起,我讓大丫到米莊去,讓她幫你打打下手,你一個人又是做飯又是生火,還要照看前堂的生意,我怕你忙不過來。”
“你的意思是,我中午就不去成衣鋪吃飯了”
“是啊,不然咱們住在鋪子里還有什么意義呢你一路過來不知道要遇到多少人呢。”
吳蔚撇了撇嘴,有些委屈地說道“那我豈不是一整天都見不到你了”
柳翠微哄道“我每隔一兩天都會去米莊看你的,你就別來了。反正成衣鋪也沒什么客人需要招待,我過去。”柳翠微毅然決然地將她能想到的風險,留給了自己。
“還是我過去吧”
“你就別和我掙了,我去看你才是最方便的。”
“好吧。”吳蔚心不甘情不愿地答應了。
吳蔚和柳翠微著手收拾行李,打算明日就搬到鋪子里去生活了,家中的米面糧油充足,如此家中的老人孩子只要把院門關緊,就可以隔絕外人,大大降低了感染時疫的風險。
吳蔚還特意到前院去了一趟,隔著門和三位老人說了些話,讓他們嚴格按照宜王殿下頒布的告示執行,每日消殺,不給任何人開門,若是有人來找,就打發對方到米莊去尋人。
兩位老夫人隔著門叮囑吳蔚道“蔚蔚啊,你和三娘到了鋪子里千萬小心啊,照顧好自己。”
翌日,吳蔚和柳翠微搬到了米莊和成衣鋪,一人帶的東西很齊全,還各自帶了五副中藥。
當天中午,大丫就帶著行李過來了,李大姐讓大丫直接在米莊住下,好好照顧吳蔚的飲食起居,反正米莊一樓房間充足。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泰州城內看似一派風平浪靜,雖然城門還是沒開,晚上依舊有宵禁,但是泰州城內的基礎物資并未短缺,很快就有大量的蔬菜被送到了泰州城里,百姓們見了也不再哄搶。
泰州到底是一位藩王的封地,各地州府都在積極馳援著泰州。
聽說宜王遞上去的奏折有了回應,朝廷派人押送了一批糧食和物資正趕往泰州,比物資先到的是一封明黃黃的圣旨,皇帝陛下要求宜王展開積極自救,言下之意很明顯朝廷沒那么多銀子。
宜王心下了然,做起事情來不再束手束腳。
城中還出現了幾家販售面巾和酒精的鋪子,鋪子仿佛是一夜之間開起來的,酒精和面巾的供應量很足,雖然難免排隊,卻人人都買得到。
宜王還在城中各個坊市設立了大鍋,派人守在鍋旁,用長棍不住攪動著,藥香從鍋中飄出,路過的行人都可分到一碗湯藥,用完的碗就放在另一口燒著沸水的大鍋里不停的煮著。
官差依舊每日都游走在城內的每一條街,也曾有人說自己的鄰居被抓走了,下落不明。
不過小范圍的口口相傳,影響力終究有限,并沒有掀起任何騷亂。
米莊的生意也趨于平穩,搶購糧食的事情不再發生了,吳蔚不由得有些感慨這個時代的另一個好處。
這里沒有網絡,沒有新聞和短視頻,消息傳播的速度很慢,官府的告示可信度極高,雖然弊端不小,但在如此環境下,反倒立于官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