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丹書鐵券了。
宜王的風頭,一時無兩
正好年關將至,宜王大手一揮開了八處粥棚,以感皇恩浩蕩。
同時,宜王也沒有忘記那個出主意的人,命人在府庫里抬了十箱東西,挑出逾制的也不論箱子里面還有什么,通通送到了吳蔚的宅子里。
聽說這個消息時,吳蔚和柳翠微正在米莊一樓互訴衷腸,急匆匆上了快馬飛奔歸家,到后院換了一身新衣裳,來到前院謝恩。
賞賜是宜王府的管家親自送來的,他笑容和善地將吳蔚扶起,說道“吳姑娘,可別辜負了殿下的青眼垂愛呀,今后要多為殿下盡忠盡力才是。”
“多謝殿下恩典,民女感激不盡。”
管家將賞賜清單遞給吳蔚,吳蔚打開一瞧,銀子沒多少,盡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光大氅就有四件。
吳蔚見管家還不走,朝柳翠微使了個眼色,后者瞬間會意,快步回到后院開了箱子,一咬牙從里面取了一十兩白銀,找出一塊紅布將銀子包了。回到前院雙手奉上了孝敬,管家這才心滿意足地走了。
吳柳記的一百套成衣也做好了。
次日,吳蔚正好借著謝恩的由頭,把這一百件成衣裝車,一同送到了宜王府。
謝了恩,請了安,宜王給吳蔚賜了坐。
這次宜王對吳蔚的態度很和藹,吳蔚不知道的是由于她獻策及時,勸解得當,本次時疫泰州府只有不到五百人被查出可能患有時疫。統一被送到廢棄礦山內統一安置后,有一百多人熬了過來,前些日子已經全部歸家了。
這數量還不及臨近一個縣城的一半呢
剩下的三百多人,宜王謹慎地按照吳蔚的處理尸體的辦法,處置掉了。
在梁朝,除了罪大惡極的人,尸身可能會被焚燒后挫骨揚灰外,上及帝王,下至庶人,一律都是土葬。
火葬的方式的確是“殘忍”了些,但宜王并不在乎。
其實,吳蔚在提出建議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古代的民風民俗,所以她提出了幾個尸體處理辦法,其中包括了在棺木內撒生石灰,火葬和另外幾種,但宜王選擇了最“簡單”的一個。
“吳蔚啊,本王實在是很欣賞你,舍不得錯過你這塊美玉。要不然你再考慮考慮,宜王府內的官職,任你挑選,如何”
“殿下”
“欸,你別急著拒絕本王,不妨聽聽本王的誠意,再做決定”
“是,殿下請講。”
“除了上次許諾給你的大宅,俸祿外,本王再給你撥一些有些身手的丫鬟,家丁,護院,外加一隊侍衛,負責保護你的宅子和你家人的安全,本王還特許你繼續經營你的產業,哪怕日后再多開幾家也隨你。”
宜王朝吳蔚豎起三根手指,說道“三年,你為本王效力三年,三年后若你還執意回歸民間,本王絕不攔著你,所有賞賜全部留給你,只將侍衛撤回。若是三年后你愿意繼續為本王效力,另有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