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等就到了晚上十點,葉青讓伍永兵和老支書嘗過味兒,確定這些下水都鹵制到位了,就讓各家排隊來領。
都不用人來維持秩序,屯子里的社員們早都自發地開始排隊站好了,各家都拿著盆在伸長著脖子等著了,鹵制的下水被撈出鍋切成段,每家分上一份,再將鍋里鹵制的鹵水舀上幾瓢,家家戶戶這才開開心心地端著熱氣騰騰的鹵菜往回走。
知青院那邊也很高興,跟著進山的兩個男知青這次雖然沒做出什么貢獻,但因為參與了圍獵,哪怕是拖后腿的,屯子里依然給他們分了六十斤肉。
除此之外,其他知青也跟屯子里的社員一樣,每人都領到了兩斤多肉,另外還給他們知青院分了兩鍋鹵下水。
這讓知青院的那些新老知青們激動地眼眶翻紅,好幾個下鄉之后幾年沒怎么開過葷的女知青,甚至在拿到肉之后,站在曬谷場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就在村民們排隊熱熱鬧鬧領鹵肉的時候,那位大腿受了傷的劉知青,一瘸一拐地帶著幾個知青悄默默來到了葉青跟前,很鄭重地對葉青鞠躬道謝。
拿到了六十斤肉,不管是煙熏還是直接丟在雪里面凍著,這么多肉都夠他們知青院吃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他們都是下鄉好幾年的老知青了,以往每年冬天的時候都得苦哈哈勒緊褲腰帶,這還是頭一年他們能在過年的時候可以包餃子燉大肉豐盛而放肆地大吃一頓。
當然這些老知青們對葉青的感激也并不僅是因為這次分肉。
原本他們插隊的苦日子好像根本看不到頭,可自從葉青來了之后,雖然沒跟他們住在一塊兒,但托葉青的福,老知青們的待遇,無形中也在漸漸發生改變。
屯子里不再那么排斥他們這些城里知青了,開始逐步改變對他們的看法。
即便他們這些人大多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可村里卻在慢慢接納他們,甚至在一些些微輕省但需要用到文化知識的工作上,也會考慮他們這些知青。
他們這幫干不了農活的“廢柴”,終于開始有了用武之地。
葉青本就對這位劉知青感到抱歉,現在見他帶著人這么鄭重地跑來道謝,葉青一時間真有些不自在。
當初剛下鄉的時候,覺得跟這些知青們住一塊兒有太多是非,害怕麻煩的葉青就想辦法住進了鄒阿婆家里。
但如今,隨著她在靠山屯這邊站穩腳跟后,知青院那邊
也經過了幾次風波。
在清理掉了簡銘和劉梅這兩顆老鼠屎后,如今知青院剩下的這些知青可就正常多了。
葉青這段時間也陸陸續續跟這幫老知青們打過幾次交道,就發現這些人除了不太會干農活,有各自的一些小心思之外,其實沒什么大毛病,至少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干出為了私利就耍陰招去害人這樣的惡心事兒。
都是被時局政策所裹挾的普通人,所以葉青倒是不介意拉拔這些人一把。
畢竟同為知青,她眼下對這些知青給與善意,沒準將來這些人離開靠山屯回城后,在外頭廣袤的天地就能有更好的發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