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班納特太太能長長地舒一口氣了。
“這樣非常好。我可不希望倫敦存在一家莫名其妙消失的店鋪。萬一哪天誤入,就像闖入魔王的巢穴。好怕沒辦法全須全尾地出來,那可就太慘了。”
布蘭度垂下目光,看向手邊的紅酒。
燭光照在玻璃杯上,將紅色液體鍍上一層碎金色。酒可以紅得明媚,也可以紅得妖異。
奇幻的機械咖啡廳能算得上魔窟嗎
偌大的倫敦,在華燈璀璨之下,必有見不得光的黑暗角落,那里才會讓好人無法活著出來。
這些話就沒必要說出來破壞氣氛。
難得今晚的氣氛不錯。
班納特先生改變了往日故意躲懶不說話的作風,自爆少年往事拉近了與女兒們的關系。
趁著這股暢所欲言的勢頭,在晚飯后從餐廳移步到起居室,一群人進行餐后休閑活動。
在沒有互聯網與電子設備的時代,多數人不會每天出門參加舞會或劇院觀看演出。
在家呆的時間更多,家庭夜間娛樂基本就圍繞著幾件事,打牌、演奏、聊天、讀書、編織等。
一家人聚在一起做這些事,可以各玩各的。
比如有人在演奏,有人在朗誦,旁的人不必全神貫注聆聽。
大家默認可以把那些聲音當做背景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之所以湊在一間房內,圖的就是氛圍感。
布蘭度進行了一下類比。
這就像后世,一邊開著平板播劇,一邊用手機打游戲。19世紀初期,背景音無法用機器播送,需要一個個活人參與其中,反而更添一份溫情。
不過,并非每次家庭娛樂都是三三兩兩各玩各的,也會圍繞一個中心一起參與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圍爐夜讀。
英格蘭從十八世紀就有了這個傳統。
貴族、鄉紳、勞工的地位財富不同,但都有著相似家庭夜間活動習慣讀書。
晚飯后,挑選合適的書籍報刊,大聲朗讀出來。
如果有充沛的時間精力,還會就所讀文章發表各自感想。
在此過程中,長輩幫助小輩糾正發音,引導孩子們社會現象進行思考與判斷,是一個寓教于樂的過程。
假如在場的是一群友人,從選擇讀哪一篇文章開始到交換看法,可能加深或淡化交情,可謂非常有效的社交手段。
今夜,班納特家的晚餐后家庭活動是以上哪一種
哪一種都不是。
布蘭度與班納特夫婦在旅途中商量好了,要對“學習困難戶”莉迪亞與凱瑟琳進行突擊摸底考察。
布蘭度旅途勞累,回家第一夜不辭辛勞地向兩位妹妹送上這份關懷之禮,真是令人感動。
布蘭度回頭看向兩個“準考生”,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凱瑟琳與莉迪亞沒察覺“危機”逼近。
兩人達成一致看法上帝啊哥哥笑得真溫柔多笑一下吧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