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實踐出真知。
布蘭度準備制作削筆器,需對當今鉛筆的筆桿、筆芯軟硬程度都有全面了解,才更能精準控制磨筆砂盤的砂礫細膩程度。
如果說普魯士式鉛筆因為質量缺陷難在英國市場立足,法式鉛筆則是后來者居上,在倫敦文具市場也有一席之地。
它比英式鉛筆多一個優點,有了更多筆芯軟硬、筆色濃暗度的選擇。
同樣是黑,也能分出不同等級的,才有了后來的h、hb、b等差別。
于連隔天制作了法式鉛筆。
其操作步驟比前兩種要復雜,耗時更長,對他來說卻是家常便飯了。
概括地說,是將黏土、水與石墨粉混合制作成筆芯。
說起來一句話,但過程要高溫烘烤,而黏土比例決定了筆芯的濃淡軟硬程度。要做出對應采購標準的鉛筆,每一步都是精細活。
小時候,于連被父親要求完成訂單,想的是哪一天不用做活就好了。直到此次輔助進行「鉛筆任務」,他才知道法式鉛筆的來源。
法式鉛筆能被發明出來,與英國息息相關。
1793年,英法戰爭爆發。
法國鉛筆從業者們不僅被切斷了優質英國石墨,就連想要獲取普魯士的低配版混合筆芯原料也變得很困難。
在重重封鎖下,柯特nisjacquesté被法國軍方選中研究英式鉛筆的代替品。
他本來在搞熱氣球研究,但遭遇了氫氣爆炸傷到了左眼,后來才研究危險較低的石墨。
柯特沒用多久就找到了「黏土石墨」內芯法,而在1795年取得專利。
如今,法式鉛筆因為可控筆跡濃淡的優點,終結了英式純石墨鉛筆在歐洲一家獨大的局面,成為更多人的文具選擇。
于連使用三天,演示了不同鉛筆的手工制作過程。
五姐妹仿佛見證了鉛筆在數百年間的演變與發展。
這種眼見為實讓人文思如泉涌,極大激發人的寫作欲望。
之后十天,她們筆耕不輟。凱瑟琳與莉迪亞也在認真發掘各種鉛筆趣聞小故事。
五人定下目標,計劃在圣誕節前,把鉛筆的100問科普書的初稿搞出來。
另一頭,布蘭度也在抓緊時間做出合適的兩款削筆器。
它無法作為圣誕禮送出,但要在圣誕假期中將實物與專利申請材料都搞定。
等假期結束,立刻讓霍斯律師去申請專利。走最貴的加急通道,在三四個月之內將專利權拿下。
想要以最佳姿勢用削筆器“薅點羊毛”,需趕在明年兩校船賽之前敲定與佩林的合作。
布蘭度說話算話,曾經在劍橋酒會上表示她不求以本次船賽牟利。
把削筆器專利以一個漂亮的價格提前賣給佩林,佩林借著船賽宣傳家族文具產業的新產品,賺多賺少與小班納特先生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個邏輯非常正確。
1893年,12月24日,巴黎大雪。
圣誕夜,家家戶戶團聚過節。歡慶的氣息從窗戶縫隙滲出,融入風雪之中。
這樣的夜里,風雪似乎比平時多了一絲暖意溫情。
巴黎劇院,地下數米深。
終日不見陽光,更不會有溫暖的雪花。
這里有一條地下暗河。
世上卻沒有第二個人知道,借暗河之勢,一個地下迷宮被建造出來了。
龐大幽暗的地下迷宮,在圣誕夜依舊是死一般的靜寂。
埃里克在十八天前回到了巴黎。
圣誕夜,他獨自來到陌生又熟悉的地下迷宮,在專屬暗室里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