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邊說著,一邊眼神還不忘往張耳他們那邊看,看見幾張此刻已然苦兮兮地有幾分難色的臉,心中不免大喜。
感覺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剪滅異姓諸侯王的大業成功在望
而等到劉啟上位,東方諸侯王國的勢力就已經發展到足夠給中央王朝帶來莫大壓力的地步了。
其中比較強大的,要屬吳、楚、趙、梁、諸齊以及淮南三國。他們根據與漢王朝之間的親疏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兩派。
親近漢王朝的,是劉啟的親弟弟梁王劉武和淮南三國。但是,淮南三國的王位,是在上一任淮南王劉長意圖勾結閩越、匈奴造反,被廢為庶人之后,劉恒將其地三分,分封給了劉長的三個兒子所得來的。
對,勾結外敵、意圖謀反這樣天大的罪名,在劉恒的寬縱政策之下,劉長的兒子們竟然還能夠繼承王位。從這一點,你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諸侯王們能有多么放肆了。
所以,淮南三國固然親近漢朝,甚至由于劉恒的寬容,還懷揣著些許感激之情。但由于劉長當年的事情橫在那邊,搞得兩邊其實多少有點不尷不尬的感覺。
真正說得上鐵桿的,還是只有梁王這個劉啟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他的封地梁國,其地理位置就處在中央政府和東方諸侯國之間,成功在景帝初年成為了漢朝中央勢力最重要的屏障之一。
而疏遠漢王朝的諸侯王勢力以吳國為首對,就是那個太子被劉啟早前干脆利落一博局下去人沒了,尸體還葬在長安的吳國包括吳國、楚國、趙國以及六分之后的齊國。
這些大多是劉邦以及劉邦兄弟的后裔,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漢朝中央無論是血緣還是感情上都有所疏遠。又在文帝時期的寬松政策下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漢王朝的心腹大患。
“所以你未來才干出了傳位梁王這樣的一碼子事”
劉恒低頭問兒子,在對面茫然的“啊”聲中笑瞇瞇地加上一句“把自己的親弟弟騙的暈頭轉向地好好給自己賣命,挺有一套的嘛。”
“父皇,我怎么知道我未來會干什么啊”
但是干得挺漂亮的,從結果來看。劉恒在心底夸了一句。
現梁王彭越、現淮南王英布我就知道你未來要搞我并且有了充足的證據
兩人隱忍但憤怒的眼神狠狠地注視著劉邦,如果眼神可以具象化的話,那么想必此刻兩人的眼神已經足以鋒利如刀,一把把地刺進劉邦的身上,以解他們心頭之恨了吧。
如果不是韓信開局就跳反站在了劉邦的身邊,他們倒還愿意相信以他們的威望和能力,振臂一呼,總能和劉邦以命相搏過上幾招的。甚至有了韓信的幫助,就算掀翻當前局勢也不算完全沒有希望。
但是韓信最先跳反了。圍繞在這登基儀式周邊的士兵,最精銳的部分自然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百戰老兵們。對于君主,他們跟隨的是劉邦;對于主帥,他們憧憬的是韓信。
在這樣雙重作用的加持下,就算是同樣自認勇猛的彭越與英布,都感到一身本領無處可施英布倒還好一點,他打的多少是正面戰。彭越就更頭疼,他是游擊戰的大師,可就眼下這個情況,誰允許他打游擊啊
而在氣氛壓抑的異姓諸侯王的隊列里,此刻終于又站出了一個人物。或者說,他其實早就該站出來了,只不過為了天幕里呂家未來的前途,反倒有些遲疑了。
張耳。
前魏信陵君的門客,漢高祖劉邦年少時的帶頭大哥,跟韓信搭伙破趙的開國功臣,當過名義上的韓信的諸侯王,劉邦和呂后的親家,魯元公主的老丈人,未來謚號也是景的,現任趙王。
“臣張耳,亦請辭王爵之位。”
他因為上了年紀,已經有些顫抖的身軀,緩緩拜倒在地。
沒辦法啊,他老了,所能惦念著的事情,也就只有后世子孫的安憂了啊。
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