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半側過臉去觀察韓信此時的表情,有些復雜地看見了他臉上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會聯想到當年關中時候解衣推食的行動嗎,會因此
懷疑劉邦是不是在作秀嗎
“所以,陛下下次打仗之前可以先向全軍鼓舞士氣”
dquo”
他笑起來,語氣戲謔地將自己的死因都坦然地接近玩笑道出,換來幾人不甚認可的目光。
新婚燕爾,上司關照,兄弟和睦,生活舒心。
劉邦在沛縣的日子過得確實稱得上一句舒服,可是命運是不會讓他這樣的人平靜下來的。
公元前212年,劉邦被抽調咸陽服為期一年的徭役,而這趟遠行,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沛縣距離咸陽足有兩千余里,劉邦這趟旅程,要出泗水而入碭郡,橫穿三川郡,過滎陽、成皋、洛陽,入新安、澠池,歷崤函山間,自函谷關進入關中。
一路上若按戰國地界論述,則是從楚國經過了韓魏兩國方才抵達秦地。
沿路各異的風土人情和山川地貌暫且不論,光是進秦,想必就能給與劉邦足夠大的震撼。
劉季的目光凝視著天幕之上,隨著后世人娓娓道來而浮現出的地圖。
這理當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完備與詳細的輿圖,盡管其上的一些線條和不同顏色的標記都還有待分析,但此刻他已然抽不出什么其余的心神,滿腦子都是反復在描摹它的輪廓。
身旁的蕭何突然站起了身,沖到房間的角落,掀開了水缸的蓋子,也來不及吝惜,伸手沾著清水,極用力地就在地面上勾勒起來。
這對于他們來說,太珍貴了。
劉邦也在看著那副輿圖。
比起還沒成功,對于天下整個一團模糊的劉季來說,因為蕭相的努力而得到了秦朝保存完好的圖籍的皇帝此刻就顯得更為從容,只需要將后世人的輿圖與自己所知的進行對比就行。
正巧,旁邊坐著的幾位,記憶力一個比一個地好。
“大部分都是對得上的。”
打仗作戰的風格,就是提前將所能了解的一切都握于掌中,對于漢營的地圖都已經了熟于心的韓信最先給出了答案。
“也就是一些地方的區劃邊界,后世人畫的輪廓對不太上,但無傷大雅。”
劉邦入秦到底是個什么感受,史書上沒有仔細記載。可是我們可以用另一個出身關東六國,并且在距離沛縣很近的蘭陵縣做過縣令的人初次入秦的感受來簡單猜測一番就是荀子。
他在自己的論著強國篇中,對當時秦國的描寫大致是如下的
四面有邊關防守的險要,關中山林茂盛,河流縱橫,谷地肥美,物產豐富。
是天然形勝之國,也是百姓淳樸,官吏忠信,士大夫公私分明,不因私事而行旁門左道,保留著古之民風、古之良吏、古之士風的政通人和之國。
再加上始皇帝的勵精圖治,兼并六國之后的威風凜然,咸陽的繁華自然是讓當時的劉邦堪稱大開眼界。
他后來進入關中,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實行仁政;再后來西都關中,即日便行。這些事跡固然都有這樣那樣的政治考慮,可是回望這一段入秦的時光,秦人秦地在那時初見給他留下的震撼與美好,想必也是重要的感情因素。
而也正是在咸陽的一年時間里,劉邦親眼見到了始皇帝,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