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以武立國的國家,在商鞅變法之后,耕戰就成了帝國機器的驅動能源。軍隊成了國家的根本,從軍立功成為了秦國很多國民出人頭地的主要途徑,是一件極光榮的事情。
甚至,我們如果再往前追溯到三代西周乃至春秋的時候。那時候從軍作戰尚且還被認為是只有“國人”,也就是貴族階層才配接觸的事業,秦朝的士兵基礎相較起來已經擴大很多了。
但即使擴大了士兵來源,秦朝最青睞的士兵,主要還是出身家境小康的中產家庭有恒產,家底支
撐得起一般的生活用品的支出負擔;偏偏又尚且稱不上大富大貴,還有不少進取空間,作戰的決心和動力就很充足。
想看浮笙閑寫的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54章含加更嗎請記住域名
多年以來帝國這樣的選人標準,使得它培育出了一個龐大的擁有土地財產、爵位、尊嚴的中產階層,這就成了帝國優秀而穩定的兵源。
韓信默默地把這幾點記住。
未來參軍的門檻,就按這幾條然后再加上幾點寫吧。
韓信并非無奈之舉的話,其實并不是很想帶一些平均素質很低的士兵。
能吃點好的,他干嘛還要為難自己挑戰難度啊
而如今征發戍卒竟然都征發到陳勝吳廣這種閭左頭上,甚至還讓他們當上了屯長
秦代的閭左,那里面估計還夾雜著不少的流民。
這和前面一對比,你就可以看出來,秦末這會,是真的疲民力啊
甚至不僅疲民力,突然間征發這樣的人進入部隊。本身就為自己的統治增加了隱患。
秦朝政府會給這些被征發的士兵準備盔甲武器這些一般人沒辦法拿到手的東西,可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選擇中產家庭的一個原因一般的個人生活消耗還是得自備的。
可是閭左們本身生活就已經夠貧窮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怎么強求他們有什么忠于秦朝、建設大秦、無怨無悔的高尚情操呢
于是當陳勝吳廣殺掉了理論上由秦朝廷直屬的兩名縣尉,一番鼓動外加鬼神之說的引誘下來,整只部隊輕易地就選擇跟他們一起掀起反旗,也就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更別說他們還出身自陳郡那片反秦熱土,偏偏此刻身處又是歸屬于蘄縣的大澤鄉。
當年項燕率領著數十萬楚軍,就是在蘄縣,與王翦麾下的六十萬秦軍交戰,最后兵敗自殺,楚國因此亡國。
也就是說,一群楚國舊土出身,反秦意志向來高漲的人們,偏偏在楚國的國殤之地,亡國之始,聽見了一個極富語言藝術和人格魅力的首領的演說,對他們打出了象征著故國的英雄項燕,和象征著曾經期盼過的仁政的扶蘇的旗幟。
太巧合了,也太命運了。
仿佛一切都是剛剛好,被預估一般的巧合。這么說來會有人陰謀論好像都不算稀奇了,但是事實確實永遠都是這般的魔幻。
天依舊是黑著的,狂暴的大雨依舊無情地傾瀉在這片水澤之處。
而火光自黑暗中霎時燃起,照亮的是九百人齊刷刷袒露舉起的右臂;而聲音突然整齊地喧囂爆發,撕裂了寂靜
“張大楚國”
“復興大楚”
風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