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都被搞砸了,還有什么好說的
比其他昏君好一點,能讓他的大漢活得更久嗎
而在怒火中燒的時候,天幕接下來的論述卻遠比他想的更為冷酷,冷漠得,像有一盆冷水澆下,讓他都不由有些怔然。
畢竟,就像張角那振臂一呼的口號一般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接連不斷的災異與無能腐敗的政府,已然在精神上再一次打倒了漢家的天位。
上一回是王莽代漢,試圖承接新受命的使命,卻被劉秀擊倒,于是反為漢家的皇位抹上一層神圣的光輝。
“再一次”
從天幕的言下之意中聽出了西漢滅亡的原因,劉徹坐直了身子。
他有點狹長的眼半瞇了起來,正對著那個曾經在他父親篇章的論述中出現過的人名。
東漢是因為災異與腐敗而失去了天位,那么西漢呢
他記得那王莽甚至為了篡代還更改了他們漢朝的正朔,這般需要理論與體系支撐的事情,協助在旁的肯定是當世的大儒必須是儒家,只有他們能把那套名與禮的論證玩出花樣來。
骨子里就透著劉家人實用主義風范的皇帝沉吟了片刻他其實對于儒家還頗有幾分好感。
這好感當然不是因為學術理論這樣表層的東西,身為統治者的劉徹在乎的是那君君臣臣上下階層分明的理念,極好地能為他所用,進一步鞏固臣下與他的地位差距。
所以他繼位之初就開始任用儒生,就算先前被祖母抓住儒生的把柄而制止了行動,也自信自己未來會繼續重用儒家。
甚至如果有聰明人聞弦歌而知雅意,如叔孫通對高祖一般,巧妙地將儒家學說改造成皇帝陛下想要的模樣,劉徹相信自己恐怕會不吝惜于更大的褒獎。
比如專用儒術。
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儒術成為唯一躋身高位的途徑,劉徹相信它將會成為自己手上最鋒利的刀。
可是刀卻噬主,本該成為漢家皇位的擁護者的儒生,都成為了篡位者的幫兇。
西漢末年發生了什么
孝武皇帝皺起了眉。
他只在乎這個問題。
而這一回,混亂黑暗的統治階層,甚至都不像當初西漢衰退之時,好歹能找出一個“周公”式的榜樣人物,起碼讓底層的百姓得到稍微的心理慰藉。
全然的壓迫,掙扎的痛苦。百姓分明是極容易滿足的,極容易感動的存在,卻活生生被這樣的時局逼上了絕路。
那么他們便要露出自己的鋒利來,讓頭
頂上那群高高在上的上等人知道。
浮笙閑提醒您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劉秀徹底怔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