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他的聲音還帶著點恍惚的顫抖,帶著點茫然的無措。
他對百姓好嗎。劉秀捫心自問算不上太差。
因為他要從中征兵,因為他要向其征稅。百姓是他一統天下的力量的來源。
可是,可是決定國家興亡的怎么會是百姓呢
以赤伏符受的命,又用了西狩獲麟讖折服公孫述,對于讖諱之言堪稱迷信到接近依賴的光武皇帝,在難以置信中,艱難地聽明白了后世人的不屑。
怎么會不是天命呢怎么能夠不是天命呢
那他興復大漢的天命,又該從何處來呢
從安帝時期的張伯路活動于沿海九郡,到順帝時期的章和縱橫四十九縣;從幽燕到嶺南,從涼州到東海,從幾百人、幾千人擴展到幾萬人、十幾萬人,浩浩蕩蕩的斗爭,八十余年間史書記載的就有上百次的暴動。
“小民發如韭,翦復生;頭如雞,割復鳴。”
東漢統治者采取的鎮壓手段,不論是皇帝本人還是外戚宦官當權,就連自詡“為國為民”的士人集團,面對這樣的局勢都是極殘酷的血腥鎮壓。
血淋淋的下場是擺在起義者面前的,政府一遍遍的用威壓,用強權,用敕令,試圖將他們重新馴化成溫順的綿羊,繼續為他們的私欲被榨干出最后一絲的價值。
它說得太直白,太赤裸,太尖銳了。
仿佛將所有的一切委婉切碎開來,暴露出其下腐爛的本質。
如果這番話是暴露在天下人眼中,會掀起何等的暴亂啊它怎么能將他們這些人說得仿佛一文不值呢
但是他們一時之間竟然沉默,啞然無言起來。
因為太精準了,撕破了所有的偽裝與掩飾,讓他們試圖的反駁,都帶上了一點無法言說的堵塞。
而天幕還在繼續。
但是人民只會嗤笑。
“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
在東漢末年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之中,呼嘯如山的是堅定不移志不可摧的聲音,是人民發自肺腑的呼喊,是一個個“人”最完整的人格詮釋。
所以黃巾事起,才會真正天下為之響應,才會真正四面八方應者聲起揭竿而反,信眾多達幾十萬,遍布八州,才會有黑山以繼,渠帥身死而黃巾不滅。
張角病死,張梁陣亡,張寶敗死。血腥的報復跟著漢軍的刀鋒降臨在農民的頭上,是血流成河的屠殺,積尸封土,筑為京觀,剖棺戮尸。
殘酷,冰冷,暴戾,封建階級的局限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黃巾自己最后的結果來看,他們是徹底的失敗者。
可他們才是東漢真正的掘墓人,東漢王朝因此從根本上被瓦解了。
因為他們的存在,因為人民的愿景,所以東漢必須要死。
這才是所謂“天命”,絕不是兩漢乃至于后面魏晉南北朝慣愛玩弄依賴的讖諱、神異,那些簡直荒謬可笑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