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人這種微妙的情緒與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對于中原落入外族之手,而朝廷偏偏又沒法收復回來的無助現狀的種移情,也是兩宋時期南北矛盾尖銳的具象化體現。
中原,落入,外族之手
霎時,劉徹睜開了那雙原本因為聽著后世演義魔改的笑話而輕松著半闔上的眼睛。
他的眼眸里此刻全然沒有戲謔與好笑的心思,一瞬間仿佛收回了所有外泄的情緒,稍微收縮起的瞳孔凝望著天幕上的論述。
這不是個劉徹喜歡并且想要聽到的句子。
外族,北地。他冷凝著眼眸,沉吟片刻,面無表情的臉上重又多出分笑意來,只是卻冰冷的鋒利著。
縱然時代已經遙遠地不知過去多少年的歲月,劉徹依舊能夠感受到自己本能的那種,對自己所有物為人染指的厭惡。
被他們賦予了強烈的敵對情感的曹魏政權,其實最大的原罪只不過是其剛好位于北方而已。
再加上南宋嚴重的民族矛盾,漢人的身份意識被文人不自覺地進一步強調,作為漢人稱呼來源的漢朝也就被抹上了更深一層的光輝。
曹魏篡代漢朝的正朔“竊位”中原,蜀漢作為漢朝皇室的血脈正統,于長江以南與其形成對峙,出現了位諸葛武侯這樣的人物,身處人臣之巔,輔佐幼主,堅持北伐。
這樣描述之后,你們聯系下南宋的處境中原被少數民族政權所占據,自己作為漢人政權位居南方。
那些文人哪里是在真的褒美蜀漢君臣啊他們只是想擁有諸葛亮那樣的地位,擁有劉備那樣愿意放下大權讓他們得以施展拳腳的君主而已
孫權于是從鼻腔深處悶出聲嗤聲來,半支起自己的下頷,眸光都是含著笑意吟吟的。
所以說來道去,不也還是個利字
位至人臣之巔,獨攬天下大權的滋味,光是想想就挺不錯的是吧甚至如果說自己效法諸葛孔明,還不用背負起說自己向往伊霍那樣的道德包袱,能夠美名其曰自己是輔佐翼護君主。
孫權百無聊賴地眨了眨眼那群南宋文人啊,不把他當回事情,心里的理想又與他相差了多少呢
他只不過是遠比他們來得坦誠,壓根不害怕所謂的道德指責,決定把他們給自己放上去的君主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而已。
一
諸葛亮捏著劉備衣袖的手,最后松了開來。
聽到這里的謀士,心中原先那份自己被冠以妖道之稱的不滿,此刻卻摻雜進了陣復雜的苦澀,于是慢慢有些淡化。
他看見劉備的臉上也是怔,隨后帶著怒火而銳利起來的眉眼,都半柔和住了神色。
南宋可以從蜀漢的情況得到共情的慰藉,而蜀漢又何嘗不是能從南宋的期望中讀出共鳴呢
“那南宋之君,難不成都不能做到全然信重位得力臣子,勉力北伐嗎”
劉備沉默著,然后輕聲發問。
只有光幕中后世人的聲音在緩緩流淌,卻不曾回復他的疑問。
一一從歷史評價的角度上來說,這樣堪稱荒謬的轉向是值得人皺眉的。
且不論曹魏蜀漢正統的是非。
以曹操為首的曹魏政權,雖然也有包括屠城、世兵制剝削士兵等等的問題與短處,但是再怎么樣也罪不至于與董卓這種貨色為伍,或者是被內涵為外族入侵。